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網民計算80後退休需準備314萬養老金 專家存疑

時間:2012-06-26 10:07  來源:揚子晚報

  80後退休時 需準備314萬養老金?

  數字靠譜度見仁見智,但你確需考慮如何投資“做鼓”養老錢包

  薛蓓

  隨著近期人社部在研究“延遲退休”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儘管揚子晚報已經就此報道退休年齡近期不變,但如何“養老”這一問題再成焦點。昨天微博上更有一個帖子提出: 80後退休前需準備314萬退休金,如果你是50歲,退休前需備好養老金116萬。這個天文數字有點聳人聽聞,靠不靠譜?如果以南京人為例,需要多少退休金才能安心養老?又該為準備這些養老金如何巧妙規劃? 揚子晚報記者 薛蓓

  【314萬靠譜嗎?】

  算養老成本驚人:

  以3%通脹率、月購買力3000元前提 現在的80後到退休時需準備314萬

  記者昨天找到了“80後退休前需準備314萬”這一微博的出處,原來來源於《重慶晨報》的一則報道,其中理財師提出:“假設,退休後你每月的開支為2000元,從60歲開始退休,按照平均壽命80歲計算,那麼你退休後的20年需要20001220=48萬元養老金。假如我們以3%的通脹計算,如果按每月支出等同於現在2000元的購買力計算,你的壽命為80歲,你現在50歲,那麼從60歲退休到80歲,你需要準備116萬元,才能滿足你現在每個月花費2000元的生活水準。”

  而且,如果你現在的年齡越小,面臨的通脹時間就越長,到時候需要準備的退休金將更多。如果你對生活水準要求更高的話,自然也要更多的錢。假設退休後,每個月想要過上和現在3000元相同購買力的生活水準,如果你現在50歲,10年後退休,按照3%的通脹計算,那麼需要為20年退休生活準備174萬元。如果你現在40歲,則需要為此準備234萬。如果你是個80後,現在30歲的話,則需要準備314萬退休金。

  南京理財師認同:

  按南京每人平均月支出1730元算大差不差 如十年後退休理論上要備上百萬

  這一計算靠譜嗎?記者昨天採訪了招商銀行南京分行的一位國際金融理財師。他表示,確實可通過專業的理財計算器來根據月支出、預期通脹率,計算你需要的養老金額。

  記者發現,根據江蘇省統計局網站公佈的2011年長三角16城市居民收支對比情況,年每人平均消費支出方面,蘇州市是21046元,南京市是20763元,分別相當於每月1754元和1730元,也就比上述計算的假設月支出差了兩三百元。

  如果按南京市這一每人平均月支出數字看,這位理財師表示,結果應該大差不差,也就是如果你現在50歲,十年後到60歲退休的話,再考慮上通脹率,理論上要準備上百萬元退休金。

  不過,理財師也認為,這是非常理想化的一個計算。要準備的金額並非只就60歲這個時點,而是一個時期內。即使你到了60歲這一時點,湊不到這個數字,也是很有可能的,但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儲蓄情況調整投資方案,“養老問題,不是一天就能解決的,需要長期積累,不斷調整計劃。”

  金融學專家存疑:

  別太糾結于養老本“數字標準” 計算太簡單、未考慮貨幣有“時間價值”

  “前段時間,有人就提出250萬不夠養老”,南京大學商學院金融與保險係教授王長江卻對這些所謂的“養老成本”説不以為然,“很簡單的,你就看退休時要準備的100多萬,這個錢,它也是有收益率的。但這個貨幣時間價值沒有計算進去。”

  貨幣時間價值是指貨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的增值,也稱為資金時間價值,也就是説,目前擁有的貨幣比未來收到的同樣金額的貨幣具有更大的價值,因為目前擁有的貨幣可以進行投資,在目前到未來這段時間裏獲得複利。舉個例子,今天1元錢的價值大於1年以後1元錢的價值,因為你可以拿今天的1元錢在一年內去投資。

  王長江教授認為,“假設你退休時準備了100萬養老金,你會面臨通脹,考慮進去是對的,但你的100萬也有時間價值,可以通過投資獲得複利。”不能單方面計算了支出的通脹因素,卻不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假使你在退休時沒有準備好這100萬,也無需過於擔憂,也可以通過投資來獲得收益、擴大本金,“最關鍵的應該是,如何來投資戰勝通脹。”

  【養老金增值眾人説】

  每種方式均有優點和風險

  別忽視儲蓄、多元化投資

  對於養老金數字標準,觀點並不一致。但有一點不約而同的是,採訪中多位專家均建議普通人要儘早、理性投資,以讓自己的養老本錢增值。記者把採訪中各方意見羅列出來,並請招行國際金融理財師進行了點評,供讀者參考。理財師認為,各種方式都有其優缺點,從養老看,其實,控制消費支出、從而擁有一定儲蓄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別忽視儲蓄了,在此基礎上進行多元化投資。

  A、社保

  社保可以提供退休後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理財師點評:社保是作為最基本的養老生活保障。如要提高退休後生活品質,還需要其他投資方式。

  B、基金定投

  有美國理財專家認為,如果每個月投入1000美元進行定投,按金融市場每年3%的回報率,40年下來,資金可達961525美元。如每月投資1000美元,按7%的回報率,40年下來,資金可達2803239美元。其中投入的本金為490000美元,投資收益為2313239美元。如果以1000元人民幣為起點,也是同樣計算。

  理財師點評:定投確實有好處,但定投的收益率是無法預料的,如果幾十年下來,可能每年收益有較大出入。

  C、 商業養老保險

  目前一些保險公司推出養老年金險,如果現在起每年繳費一定金額,退休後可選擇一次性領取現金。一般養老險繳費期為20年,退休後可領取的利益約為總保費的300%。也可選擇每月領取,能部分彌補退休後的養老金缺口。

  理財師點評:商業養老保險的收益率不見得會特別高,但好處是有點像強制儲蓄,把你的資金強制預留下來,有利於資金積累。投資人最好建立一個組合去優化,不光依賴於商業養老保險。

  D、黃金投資

  黃金抗通脹,具備容易變現和保存的特點,也可以作為一种家庭資産,世代相傳。

  理財師點評:其實長期來看,黃金波動性也很大,黃金在與貨幣脫鉤後,曾經歷了20年的下跌。現在算上通脹率,黃金現價也僅相當於1980年時的價格。黃金在某個階段可能會持續看好,但不代表永遠只漲不跌。當然黃金在市場重大風險時,易變現,有一定價值。目前國際金價在每盎司1570美元左右徘徊,幾乎回到了一年前的金價水準。

  E、買消費類龍頭股

  南京一位投資者介紹了他自己的經驗,他的投資組合自2008年7月建倉以後,主要就是“拴”在張裕、雲南白藥、東阿阿膠、格力電器、天士力、貴州茅臺等幾隻股票上,“彼得林奇不是告訴我們要善於從日常生活中選股嗎?所以自己選擇的投資標的,一般情況下其産品或者服務,應該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觸摸得到。”他覺得,這些行業應該相對抗通脹。

  理財師點評:生活消費類龍頭股,有一定前景,但因為食品安全或預期項目破滅,會導致出現黑天鵝,比如雙匯、伊利、重啤。應建立一個組合,不只買一兩隻産品來規避系統性風險。

  F、以房養老

  房産市場在近十年來的總體價格上漲不少,因此也讓很多人堅信:以房養老是最能抗通脹的。

  理財師點評:長期來看,也許這兩年是房産需求高峰,而且目前沒有什麼其他太好的投資品種。而如果過了人口紅利,下一代年輕人的房産需求可能趨緩,如果再開徵物業稅等,房産長期上漲不一定得到支援。

  【投資養老有可能嗎】

  現在投入50萬 “複利”30年有望變為300萬

  80後在未來30年之後要籌措到300萬元的養老金,有可能嗎?記者採訪中歸納了幾種演算法發現,如果依靠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理論”複利,投資的“本金加利息”不斷像滾雪球一樣再投資,你獲得的收益也會是很驚人的,無需太擔心未來的養老。

  ● 假定平均的年回報率是6%,那麼現在投入的本金只需522330元,可在30年後退休時獲得300萬元本息。

  ● 假如現在投資50萬元,以年15%的增長目標計算,五年收入會翻一倍,20年之後它就是818.5萬元。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