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保糧食 為國家

時間:2012-06-15 15:44  來源:大河網

  中原熟,天下足。

  河南是中國第一糧食生産大省,糧食總産連續11年居全國之首。河南不僅解決了自身一億人的吃飯問題,而且每年還外調原糧及加工製品300億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4月底,記者走訪産糧大市週口多個縣市,在廣袤農田看到,絕大部分小麥長勢良好,即將迎來又一個豐收之年。週口糧食生産是河南的一個縮影,在糧食産量多年豐收的背後,是河南千方百計保糧食生産的努力,是河南多年來一直在走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為代價發展工業的路子。

  自信,“種糧大戶”等待豐收

  4月的鄉村,是最美麗的時候,大田中綠油油的小麥長勢喜人。

  在週口市淮陽縣曹河鄉張莊村,一大片麥田的小麥整齊劃一,高矮相宜,與其他夾雜著雜草的麥田有著明顯的不同。

  “這片麥田有500多畝,是我們合作社的。”記者在農田採訪時,正好遇到淮陽縣樂萬家地保姆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慶偉在察看小麥長勢。王慶偉説,這一片田地是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集中在一起的,然後採取統一播種,統一灌溉,統一收割等機械化耕作來管理,因為統一採用了抗藥性強、産量高的“許科一號”小麥種子,小麥的長勢要比其他農戶單獨種植的小麥好很多。

  40歲的王慶偉不善言辭,與人交流柔聲細語,但一談起合作社的發展遠景,話語卻顯得沉著有力,信心百倍。

  高中畢業的王慶偉通過觀察和分析認為,農村大量的勞動力擁向城市打工,從事農業生産的人員大幅度減少,而高齡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産又力不從心,很大一部分農戶的生産管理水準降低,産量上不去。以淮陽縣曹河鄉為例,該鄉每年外出務工的有2000多戶,有近8000人外出從事二、三産業,造成土地經營能力下降,農民土地收入下降,與協調發展的農村經濟相悖。

  王慶偉正是看準了這一時機,整合社會資金、機械、人員、土地。合作社成立至今的三年多來,已由開始的單向田間管理髮展到現在的全方位綜合服務;由當初的農田單獨管理到現在的規模農業,實現了政府政策與農村發展實際需求的協調統一。近年來,僅繁育良種一項一年就為農戶創收上百萬元。現在,合作社社員已增加到近200人;農業機械由原來的5部,發展到擁有大中型農機40余臺、現代化先進施藥機械100多臺。目前,一座佔地10余畝的庫房正在建設中。

  “俺家的地也承包出去了,一畝地一年有1000元的凈收入,也不出力很是划算。”4月26日,在外打工的淮陽縣曹河鄉張莊村農民張國德趁工廠放假,回來看望孩子。他告訴記者,把地交給合作社後,不僅每年凈落錢,還不耽誤外出打工,農忙時也不用牽掛家裏。

  在淮陽縣曹河鄉王樓新街,王慶偉的合作社辦公樓正在進行緊張的建設,這座投資240萬元的四層樓房按照合作社的功能進行了佈局,預計今年七八月份就可投入使用。

  “因為集中採用機械化管理,有各种先進的大型農機當"後臺",我們的麥田有充分的保障,不管旱澇都能保證豐收。”王慶偉自信地説。

  編輯:標簽: 糧食農資農業

分享到:
編輯:黃艷艷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