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保障房“趕考” 法規滯後、騙租騙購等問題待解

時間:2012-05-08 08:41  來源:新京報

  十二五規劃(2011年-2015年)中,保障房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

  無論是在歐美還是亞洲的發達國家,都有住房保障體系。

  住房問題解決不好,易引發社會矛盾。

  1998年,中國終結福利分房,進行住房市場化改革,同時設立保障性住房體系。

  保障房建設曾一度和商品房齊頭並進。

  但當城市化進程加快,資本向城市高度集中,土地價格飛漲。地方政府轉而傾力開發商品房,保障房建設嚴重滯後。

  2007年,中央開始加大力度建保障房。2011年,保障房提速,建房任務從前一年的570萬套,提至1000萬套。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求是》上發文稱,中國住房體系要堅持“兩條腿走路”。

  2012年,全國保障房的興建數量幾近規劃中的一半,如今已至年中,保障房面臨“中考”。

  今年3月28日,建設部原副部長劉志峰指出,保障房存在四方面問題,經適房把關不嚴,有人借機牟利;廉租房過少,保障面窄;許多非戶籍務工人員未納入保障;保障房品種多,管理成本高。

  在保障房面臨“中考”之際,本報記者奔赴河南、湖北、吉林、深圳等地,從規劃、融資、分配、品質等方面,考察保障房體系中待解決的問題,並製成專題。同時約請權威專家,作深入分析,為完善保障房體系,建言獻策。

  2012年4月20日,武漢光谷三路,一座封頂不久的31層高樓上,挂著巨大的“賀”字,20多條慶賀條幅挂滿樓身,上書“熱烈祝賀武漢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公租房封頂”。

  這個開建於2011年1月的1836套公租房項目,是武漢市2011年11.8萬套保障房建設的一角。而這,也是開始於去年的全國1000萬套保障房宏偉計劃的一個縮影。

  邁進20%保障願景

  “十二五”規劃提到,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4月28日,國土資源部發佈消息稱,截至4月19日,國務院批准了93個城市保障房建設用地7643.56公頃,做到應保盡保。且為確保保障房用地需要,國務院對上述用地提前單獨組卷報批。

  在北京,保障房建設成為政府的中心任務之一。

  5月3日消息稱,北京市今年計劃建設的16萬套保障房全部落實到具體的地塊上。該市今年計劃竣工保障房7萬套,但為滿足市民住房的迫切心情,2012年力爭竣工10萬套。而截至4月,全市已竣工保障房1萬套。

  不僅是北京。浙江、河南、湖北等多省市已經確定了今年的竣工目標。全國各地有關保障房品質保障,融資辦法的各類政策近來也密集出臺。

  “十二五”規劃中,我國的住房保障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國家確定的住房保障目標是,“十二五”期末,全國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

  目前保障性住房分5類,除了棚戶區改造相對獨立外,另外四類分別是,廉租房,它是保障房體系中最低端的一級,針對最低收入家庭;其餘的公租房、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均為照顧到中低收入家庭等所謂“夾心層”。

  “十二五”規劃中,保障願景具體被描述為:“使城鎮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得到基本解決,新就業職工住房困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在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韓康看來,如果3600萬套保障房最終建成並得到充分合理分配,那麼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將可能取得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巨大進步。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