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已經離職的富士康管理者説,去年國慶期間許多工人離職要走。大家都很迷茫,當時廠區在傳言iPad3 的訂單被華碩拿去了。上述管理者説,拿我們物流部門來説,很多一線現場的工人的流動性很大,到了3個月就走人。
他説,富士康的待遇並不好,與宣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原來承諾8小時,加班2個小時,實際上要加班四五個小時。薪酬待遇跟不上物價上漲水準。我一朋友在一線流水線,有時就只拿1300元。”
“富士康目前一線工人批量流動,導致成都工廠良件率不如深圳工廠。報廢産品較多。富士康為此也很著急。”富士康行政人員説。
成都基地最高峰時有12萬人,2011年10月份下降到了9萬人,現在總人數維持在6萬人上下。每當人員不夠時,富士康中央人資部門就會不斷給政府施壓,“人不夠,快點送人來”。“政府承諾和答應給我的,就是要滿足,否則我們是可以撤資的。”該富士康行政人員説,“富士康投資在成都建立産業基地,人財物都付出了巨大成本。當地政府當初答應我們的,要設法滿足我們的人力需求。”
在富士康的壓力之下,四川省“1號辦”每天疲於應付這些人力招聘工作。為此,廣元市旺蒼縣勞動保障局長不得不先後6次赴陜西,開展跨省招募。
部分地方政府也將日常公共服務與富士康招工任務捆綁在一起。4月16日下午,宜賓市宜賓縣商州鎮豐岩村一位村民説:“政府講,如果家裏沒有親屬在富士康上班,1萬元的危房改造補貼就要扣掉1000元。”
而一位勞動保障所的工作人員抱怨説,感覺自己就是人販子。2010年,他曾經招募、護送川籍工人去深圳龍華培訓,到了2012年再“護送”年輕人去成都郫縣富士康工廠上班。
該勞動保障所工作人員説,現在政府騎虎難下,一些其他的企業也開始要求政府,套用省富士康成都項目人力招募模式,以下任務的方式要求勞動保障部門予以完成。
人頭販子
在政府負責全權招募的情況下,“人頭販子”應運而生。該富士康行政人員説,“人頭販子”介入富士康招募工作,最開始只為了滿足富士康對員工的數量需求。但是流動率特別高,招來的人待一個星期甚至一兩天就走掉了。“新進工廠15天之內的人,離職的特別多。什麼都發給他,卻卷包走人了。給富士康造成很大浪費,入廠培訓、工衣下發,都需要成本的。”
劉寶玉聽説,每招到一個人,省政府就給予1500元補貼,這1500元由各市縣勞動局層層抽成過後,最終“人頭販子”能拿到500元每個人頭。但此種説法本報記者未能獲得官方證實。
劉寶玉也做過類似的事。她説,“這事情我也做過,花1000塊或者800塊,找個人去富士康上15天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