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就業形勢總體平穩 招工求職“兩難”問題依然突出

時間:2012-04-08 09:26  來源:新華網

  2012年前兩個月的經濟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增長呈現放緩跡象。在這一背景下,作為民生之本的就業問題更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記者在採訪和調研中發現,我國第一季度的就業形勢總體平穩,但“招工難”“求職難”的問題依然突出。

  就業形勢基本穩定

  “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情況,第一季度新增就業與去年基本持平,部分城市的求人倍率(即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有所上升,但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告訴新華社記者。

  相關部門對企業的監測發現,我國東部企業的用工規模略有增長,而中西部用工規模的增幅較大。有關專家認為,這表明中西部承接東部産業轉移比較順暢,經濟吸納能力日益增強。

  以河南省為例,2011年,河南省新增農村轉移勞動力為102萬,而僅富士康、海馬汽車、格力電器等幾個産業轉移的代表項目,其用工總需求就將近60萬,幾乎可以吸納一半的新增農村轉移勞動力。

  不少企業家反映,靠“漲兩三百元工資”的手法招工,對農民工吸引力越來越小,企業已開始趨於重視內部管理、福利保障體系建設等軟環境。

  浙江萬事利集團為了搞好企業文化凝聚人心,僅去年春節就花了100多萬元搞企業年會。位於余杭的奧坦斯布藝有限公司目前實行工齡工資,許多老員工節後都按時返廠。

  “也有的企業引進了新設備,減少了對勞動力的需求。”周天勇説,“總之,從目前的情況看,經濟增長的減緩對就業還沒有産生明顯的影響。”

  “普工”“技工”雙短缺

  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周文蓉告訴記者,儘管今年首季度就業形勢基本穩定,但企業難以招到“普工”和“技工”的現象依然突出。

  周文蓉分析,越來越多的進城務工人員開始為自己在城市裏生活的長遠保障考慮,從以前的追求有保障的工資到開始尋找有保障的生活,農民工擇崗觀念出現了新變化。

  來自河南信陽的陳武義為記者算了筆賬:在北京他們夫妻倆一個月收入雖然有4000元左右,但每月除去租房、吃飯、購物、娛樂、交通等花費,就所剩無幾了。

  “還不如自己在老家附近做點事情划算,雖然掙得少點,但開銷也少,條件也不差。”陳武義的想法代表了很多農民工。

  我國目前處於工業化中期,最為需要的就是技術工人,很多地方的技術工人處於嚴重短缺狀態。而根據相關統計,我國製造業僅高級技工的缺口就達400余萬人。

  結構性失業問題仍然突出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2012年城鎮需就業的勞動力達2500萬人,比“十一五”時期的年均數多100萬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勞動者技能與崗位需求不相適應是造成就業難的重要原因。過去我國産業層次較低,對工人技能要求不高。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工作都需要勞動者具備越來越高的技能,不掌握這些技能,就業自然難。

  大學生是就業難的一大群體。201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680萬人,是本世紀初的6倍多。“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一方面要加強培訓,一方面也需要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周天勇説。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功成認為,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癥結在經濟發展方式和産業結構。現在製造業佔的比重還是很大,服務業佔比較小,壓縮了大學生的就業空間。

  “我國財政收入增幅很高,在當前的情況下,減輕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稅負是穩定就業最直接、最有效的選擇。”鄭功成説。

  從中期來看,我國應進一步加快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全面普及中職教育免費政策。此外,扶貧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和農業部門要整合資源,加大對農民工職業技術培訓的力度。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