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國將選出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代表更具代表性

時間:2012-03-08 14:59  來源:新華網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草案8日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根據草案,基層代表特別是一線工人、農民和專業技術人員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屆有所上升,農民工代表人數要比上屆有較大幅度增加。

  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到2013年3月任期屆滿,屆滿之前需選舉産生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李建國8日在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作草案説明時説,人大代表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體現。

  修改後的選舉法規定,全國人大代表應當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應當有適當數量的基層代表,特別是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代表。

  決定草案規定:“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基層代表特別是一線工人、農民和專業技術人員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屆有所上升,農民工代表人數要比上屆有較大幅度增加,黨政領導幹部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屆有所降低。連任的代表應佔一定比例。”

  此外,決定草案還規定:“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婦女代表的比例應當高於上屆。”

  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還將更好地體現人人平等、地區平等、民族平等的要求。將首次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全國人大代表。

  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民意的集合體,是各方利益表達的舞臺。這裡既需要有政治經驗豐富的領導幹部以及專家、學者型代表,也需要能夠直陳基層實情的基層代表。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來自基層的代表比例上升有利於優化當前的代表結構,有利於在制定法律和政策的過程中充分反映基層的實際情況和利益訴求。基層代表比例增加符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未來的發展趨勢。

  他説, 全國人大代表的廣泛性和代表性為統籌各方利益、尋求社會共識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也會使決策更為民主、科學。

  于2008年1月選出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省級政府組成部門領導幹部代表大幅縮減,一線工人和基層農民代表大幅增加。其中,一線工人代表比上屆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層農民代表比上屆增加了70%以上。

  2008年,胡小燕成為中國最早的農民工人大代表。“我能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實際上反映的是我所代表的農民工群體越來越受到關注。”胡小燕還調侃自己説,“我知道大家不是關注小燕,而是通過小燕關注整個農民工群體。”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期間,胡小燕提交了差不多20條建議,有的涉及留守兒童教育,有的是關於農民工子女就地參加中考高考,有的是關於解決農民工欠薪問題。

  農民工人大代表是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中第一次出現的。目前,中國有三名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分別在上海、廣東、重慶選出。近年來,中國農民工隊伍不斷壯大,目前已有2.5億人左右,成為産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國人大代表、青島港集團董事局主席常德傳認為,基層代表數量的增加,將使代表更貼近人民群眾,更貼近基層。很多基層的實際問題,老百姓的訴求將能更好地反映到國家層面,便於更好地決策。

  全國人大代表王元成也曾經打過工,如今是泰安市進城務工青年培訓學校校長,他認為人大代表構成發生變化後,要加強培訓工作,因為作為人民意志的代言人,要不斷增強履職能力。(記者孟娜 葉前 劉寶森)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