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基層代表委員“支招”校車安全三大難題

時間:2012-03-06 11:09  來源:新華網

  “加強校車安全管理,確保孩子們的人身安全”——“校車安全”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引發基層代表委員熱議。

  “奪命校車”去年頻現,刺痛了社會神經。有關方面迅速部署“整頓”,校車安全“新規”制定快速推進。但部分來自基層代表委員調研發現,一些地方校車服務一“停”了之,供需出現新矛盾,部分家長無奈選擇“黑校車”。

  為什麼一些地方“整頓”變“停開”?如何解決“黑校車”難題?怎樣探索校車安全監管的長效機制?圍繞三大難題,基層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整頓”不是“停開” 防止責任轉嫁

  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史貽雲注意到,今年春節開學後,海口市一些學校的校車停開,校車服務被取消,這使孩子們上下學的方便和安全成為新問題。無奈之下,一些家長只能湊錢租車接送孩子。

  “家長自發租車,反而帶來更大的安全隱患。”史貽雲委員表示擔憂,整頓校車安全是好事,但不能一“停”了之。如果沒有配套跟進措施,反而使校車安全問題“由明變暗”,學校規避了責任,風險轉嫁給家長和孩子。

  校車“舊的去了”,為何“新的沒來”?代表委員調研發現,成本過高、無力承擔是學校“停開”的主因。

  “財力有限是目前學校面臨的最大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説,以海口市寰島實驗小學為例,如果要滿足全校學生的乘車需求,需要購置30多輛車才行,僅購車就需要近2000萬元,加上聘請司機的費用、油費消耗等運營成本,學校實在無力承擔。

  “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東營市蜜蜂研究所所長宋心倣認為,校車安全標準的制訂要考慮國情,考慮地區差異,投入和運營成本過高,學校和家長會吃不消,可能難以持續。

  “校車安全與上學方便都很重要,單純為了安全而一‘停’了之,是不負責任地開倒車。”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教務處處長張鳳寶説,解決校車安全問題,關鍵在於安全和方便“兩手抓、兩手硬”。

分享到:
編輯:李博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