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兩會世界眼:本屆政府最後一年任期迎來大考

時間:2012-03-03 08:07  來源:新華網

  中國兩會召開在即,在外媒對此的“預熱”報道中,“面臨最複雜形勢的兩會”是多家媒體的共識,其中路透社“本屆中國政府在邁入最後一年任期之際迎來大考”的表述顯得更是引人注目。

  回望2011,中國有著相當不錯的成績: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十二五”開局之年保持了9.2%的經濟增長,保障房建設全面提速,城鄉壁壘更多打破,多項社會保障制度趨向全覆蓋……與此相映照,美國《福布斯》雙週刊的描述是:美國實際增長不到2%,歐元區處於持續衰退中,新興經濟體的印度也只增長了6.8%。

  這家雙週刊進一步列舉了中國的發展實力:去年四季度亞洲外世界石油需求普遍下降,但以中國為主導的亞洲石油日需求量則上升了40萬桶;儘管強調內需不振,但去年12月中國零售額增長了18%,這個消費數據對出現經濟下行苗頭的中國實在不算太差;2011年對中國來説一個里程碑式的意義還在於,這一年中國的城鎮公民數首超農村,而城市化對中國的繼續崛起至關重要……其最終結論是:既然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不足以讓中國低頭,很難看出當前的困境會使中國經濟脫軌。

  當然,經歷了幾年高速發展,今年中國在放慢增長的同時也凸顯出一些積累性問題、瓶頸性問題,無法回避又必須緊迫解決。在前幾年發展的基礎上再發展,採摘“發展後的果實”,適應民眾不斷提高的要求,需要惠民理念更需要治政水準。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所説,對於中國和中國政府,2012年將是“極其複雜、極具挑戰性的一年”。

  矚目國內,控物價倍受關注,破壟斷訴求升溫,新老問題疊加,長短期矛盾交織。放眼全球,歐債危機後果正由經濟金融向社會政治領域傳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都下調了2012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面對問題的複雜程度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美國《世界政治評論》認為,中國正進入更為克制的經濟增長階段,重大措施也在醞釀,但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的惡化為中國設置了新的不那麼有利的背景,大大限制了其政策選擇。

  人口紅利消退,資源環境不可持續,未富先老下如何安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強調社會公平與經濟效率並重的發展模式,“只剩一年時間”的本屆政府施政空間有多大?

  中國兩會,牽係著國內外的目光;本屆政府,確迎來繁重而艱難的“大考”。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華爾街日報》直言“中國鞏固住積極形勢,就會消除全球感傷”,而基於對中國政府妥善應對危機的祝願,多家外媒的論斷是“2012年將是中國經濟再振興的年份之一”。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