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火車票實名制經八年終問世 割黃牛暗瘡帶效率陣痛

時間:2012-01-19 13:44  來源:齊魯晚報

實名制火車票(資料片)

  割了黃牛“暗瘡” 帶來效率陣痛

  火車票實名制:與公眾期待還有距離

  今年1月1日起,火車票實名制歷經一路坎坷之後,終於在民眾的一片呼聲中變成現實。但其效果如何?能在多大程度上緩解“買票難”?能否真正打擊黃牛黨?在春運超乎平常的客流中,實名制帶來的效率損失又如何化解?春運進行到現在,這些似乎仍是懸而未決的謎團。

  爭議不斷

  歷經八年終問世

  今年的春運,火車票實名制無疑是一個最大的亮點。很多人並不知道,從2003年春運期間重慶火車站的率先嘗試,到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正式實行,火車票實名制前後歷經了八年的時間才千呼萬喚始出來。

  早在2003年春運期間,重慶火車站率先試行車票背面填寫姓名,由車站派出所蓋章,旅客持證登車。但這種“準實名制”僅實行6天便夭折。原因是購票旅客多、登記難導致大批的進站旅客誤車。在2009年的全國兩會上,黃光苗等代表建議鐵道部、公安部、工信部聯手推動實施火車票實名制,最後議案石沉大海。

  歷經長達八年的拉鋸戰,實名制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先後在動車票、網路訂票上經歷了短暫的試點後,終於“空降實施”。

  優勢凸顯

  有效遏制黃牛黨

  “毋庸置疑,濟南鐵路局的實名制自去年12月27日率先實施以來,在打擊票販子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説實名制讓傳統意義上的黃牛已經消失了。”濟南鐵路公安處一位宣傳負責人告訴記者,“之前一些開往烏魯木齊、重慶、哈爾濱的票,黃牛通過雇人排隊、退票窗口收購等措施,大量囤票然後再尋找買家高價賣出。現在這已經不可能了。”

  之所以黃牛黨沒有全部消失,鐵路公安負責人表示,“這是由於個別旅客太懶,花錢雇所謂的黃牛替自己買票。我們逮到的就是這種跑腿代勞的偽黃牛。其實實名制後,大家的買票機會都是平等的,黃牛也沒啥好手段買到票。”

  山東交通出行平臺的公眾出行專家孫曉波認為,火車票實名制是公眾交通出行史上的一個創新性突破,“它使人們享受到了公平的買票權利,以前春節回家都得托關係找票販子,公民乘坐火車變成了一種沒有權利和尊嚴的選擇。”他表示,火車票實名制還有助於增強社會治安管理能力。

  缺點不少

  進站慢遭乘客投訴

  有利也有弊,火車票實名制之所以爭議八年才得以實施,鐵路部門一直擔心的是實名制隨之帶來的一些弊端。事實上,這種弊端已經顯現。公平帶來的效率損失,也開始在這個春運中暴露出來,招來了一些旅客的抱怨甚至是投訴。

  在濟南火車站,小年過後隨著旅客出行高峰的到來,進站開始比原先慢起來。“實行飛機票實名制,一個航班頂多也就200來人,而火車在始發站一趟就1200多人,全員實名驗票必定帶來進站速度變慢。”車站一位客運工作人員表示,“就怕那種現找或者忘帶證件的,中間一解釋就慢了。”

  17日,去往徐州的旅客高桂珍由於沒帶身份證,去公安制證口補辦後,又排隊進站,前後花了近1小時,差點沒趕上火車,她抱怨道,“這實名制真是太折騰人了”。由於實名制買票後必須持原件退票,在退票窗口沒帶妻子身份證的一位年輕旅客也很不理解,“實名制確實有點麻煩,如果不能退票就造成浪費。”

  並非萬能

  多些寬容少些抱怨

  社會公眾希望實名制能破解買票難的問題,然而,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買票難背後巨大的反差是需求和供給。據統計,春運40天全國鐵路日均發送旅客588萬人,而目前鐵路日均客座能力僅382.1萬座,需求與能力之間有200多萬的缺口。“實名制並不能解決運力緊張的問題,反而增加了時間成本。這也是鐵道部在推不推行實名制上猶豫不決的重要原因。”濟南鐵路局一位客運負責人説。

  那為啥春運中不使勁加開列車?他表示,春運過後客流迅速回落到高峰的三分之一以下,不少列車將閒置造成資源浪費。“何況,現有的客貨混跑鐵路線上行車密度接近飽和,已經無法再增開客車了,否則春節期間煤、油等重要物資的運輸就不趕趟。”

  “一票難求還是要依靠建立客貨分離的客運專線網路來解決,尤其是大密度、大運量高速動車組的開行,將大大緩解一票難求的現狀。”這位負責人表示,目前沿著京滬高鐵一直到滬杭高鐵這一線,以及膠濟客專沿線,春運中買票難的問題已經成為歷史。

  雖然實名制給乘客帶來一定的麻煩,但其實施無疑是社會的進步。“面對實名制所帶來效率損失的陣痛,我們應該給予鐵路部門一個足夠的寬容空間,少些抱怨,任何舉措都需要有一個完善的過程。畢竟,順利回家是我們共同的心願。”孫曉波説道。(記者 楊傳忠 實習生 李靜)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