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邁向“全民養老” 養兒防老不如參保漸成共識

2011年11月17日 10:44:52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9月26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珠山鎮,幾位老年人在領取養老保險金存摺。該縣凡年滿60周歲的農村老人和符合規定條件的城鎮居民,不用繳費即可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宋文攝(新華社發)

  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實施後,我國實現了養老保險在制度上的全覆蓋。先行試點的浙江省,目前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已達90%以上。

  邁向“全民養老”(民生視線)

  每到月末,年過七旬的浙江省淳安縣文昌村農民何金根老人的心情就會格外好。因為,過了25日,他就可以去村裏的社保服務站領取一份“養老金”,買些生活用品回家。如今,在浙江省,像何金根一樣享受養老金待遇的城鄉老人達599萬人。這是浙江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帶給老百姓的實惠。

  早在2009年,中央在全國10%的縣(市、區)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時,浙江省率先把農村居民和城鎮無養老保障的居民一併納入制度覆蓋範圍,並在所有縣(市、區)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走城鄉養老保險一體化道路,逐步邁向“全民養老”。

  “養兒防老不如參加‘城鄉居保’”,正逐漸成為浙江城鄉居民的共識。

  在全國其他省份,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覆蓋面也在迅速擴大,到今年8月底,參保人數已達2.12億。

  農民有了“養老金”

  ——45歲以上農民基本做到100%參保,45歲以下農民對新農保積極性不高

  目前,浙江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改革已全面鋪開:無須繳費,60周歲以上老人直接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礎養老金,支付終身;地方政府根據經濟發展實際適時調整基礎養老金標準。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在農村格外受歡迎。

  “現在錢有的,袋子裏都放著呢!” 程永瑞老人一説起每月能領到70元的基礎養老金,臉上就樂開了花。儘管身子骨還硬朗,但到底歲月不饒人,已經93歲的程永瑞在生活上越來越感到壓力。在城鄉居保開展前,老兩口主要靠賣菜維持生活;而現在,兩人每月領到的140元養老金給他們減輕了一些壓力。

  程永瑞是金華市金東區洪村人,這個僅1230人的小村莊裏,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200位。在洪村村委書記鮑國富的眼裏,城鄉居保還能促進鄉村關係和諧。“以前村裏兄弟分家,因為贍養問題,村幹部都要去協調,大家要簽協議的。現在有了養老金,雖然不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後顧之憂,大家也不用簽協議了。”他説,自從有了城鄉居保,以往農村裏最棘手的分家工作好做了很多。

  雖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待遇目前不算高,一個月不到百元,但仍然吸引了大量農民積極參保。

  “繳得越多,政府補貼得越多。當時選擇最高檔次繳費還是划算的。”看到賬戶裏政府補貼部分的錢比一般人要多出不少,嘉興平湖市新埭鎮星光村村民毛華良喜滋滋地説。毛華良表示,現在村裏好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如果沒有養老保險,將來讓一對小夫妻贍養4位甚至更多老人,負擔太重!

  城鄉居保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模式。在浙江,個人繳費標準沿用國家指導意見的每年100元到500元五個檔次,同時為了增加靈活度作出規定:“各地可增設和調整繳費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比如杭州市城鄉居保繳費標準共分100元、300元、600元、900元、1200元、1500元六個繳費檔次。

  “剛開始有部分45歲—60歲居民對繳費政策不了解,對是否參保有困惑!富的,不在乎;窮的,心疼,生怕錢交出去了回不來。”義烏市義亭鎮分管勞動保障工作的黨委委員龔永良説,“給群眾算實惠賬,幫他們研判適合的繳費檔次,讓老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是讓老百姓放心參保的最好方法。”

  賬算明白了,知道是“得實惠”還是“可有可無”,義亭鎮上 45歲—60歲的居民參保率達100%。

  不過,45歲以下的農村居民,則對新農保不是特別積極。據了解,如何引導這部分人參保,在全國都是一個難題。雖然國家規定,60歲以上老人領取新農保養老金,其子女必須同時參保,但這一“捆綁性規定”一直受到質疑,許多地方在實際操作中也不那麼“較真”。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青年農民到城鎮務工,穩定就業的多數已參加職工養老,未參保的權衡得失後也多數傾向於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這就造成了新農保參保者中45歲以下比例較低的狀況。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