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蔡武:新的文化發展理念逐步形成 建設方向更明確

2011年11月04日 14:19:25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歷程中,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自強不息,共同創造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共産黨從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鬥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重要戰略地位,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同發展,推動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第一,新的文化發展理念逐步形成,文化建設的方向更加明確。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開闢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在推動文化建設的偉大進程中,我們黨不斷探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增強文化自覺。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把握更加深刻,提出了一系列新論斷新要求,系統回答了新時期文化的發展與民族和國家命運的關係,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方向和目的,文化建設的主要功能、發展路徑和動力,文化建設要遵循的方針和原則,文化發展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重大問題,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提供了思想遵循和理論指導。

  第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更加堅定。我們堅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更加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力度不斷加大,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更加鞏固,廣大幹部群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更加堅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斷加大,廣大青少年的道德素養日益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成效顯著,紅色旅遊全面開展,“愛國歌曲大家唱”群眾歌咏活動廣泛開展,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的評選深入人心,人民群眾的愛黨愛國意識不斷增強,向英雄學習的風氣日益濃厚。全國“道德模範基層巡講”活動影響深遠,在全社會形成了學習道德模範的良好氛圍。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優秀精神文化産品不斷涌現,進一步弘揚了主旋律。優秀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弘揚,革命文化煥發出新的光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進一步增強,全民族奮發向上的鬥志更加昂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第三,藝術創作更加繁榮,優秀文化産品不斷涌現。我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發揚廣大人民群眾和文化工作者的創造精神,推動優秀文化産品大量涌現,豐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通過設立繁榮文藝創作專項資金,開展文華獎、群星獎、百花獎、金雞獎、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等一系列評獎活動,組織中國藝術節、全國性比賽、展演等具有導向性的藝術活動,不斷加大對文藝創作的扶持和引導。在黨的文藝方針政策指引下,廣大文化工作者銳意創新,藝術創作觀念逐步從封閉走向開放,創作方法從單一走向豐富,創作題材從狹窄走向廣闊,表現形式從單調走向多樣,文藝創作積極活躍,文學、美術、話劇、歌劇、舞劇、雜技、音樂劇、戲曲、電影、電視等各個藝術門類百花競放、異彩紛呈,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藝術精品脫穎而出,為人民奉獻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活躍了城鄉群眾的文化生活。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