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聚焦首次空間交會對接:神八天宮將演繹太空大片

2011年11月02日 13:20:19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神舟八號飛船追趕天宮一號

  神舟八號飛船用發動機調整姿態

  從牽線、追趕、擁抱到分離,本報記者帶您提前賞析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精彩劇情”—— “神舟”“天宮”激情演繹“太空大片”

  牽 線

  一根線放兩個風箏

  “挑戰前所未有。”

  説這番話時,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測控通信系統主任設計師盧立常表情嚴肅。北京航太飛控中心主任陳宏敏一連用三個“飛控”表達這種挑戰:“交會對接任務的重點在飛控,難點在飛控,關鍵在飛控。”

  這群常年默默幹著測控工作的航太人如此高調地強調“飛控”,讓記者感到“飛控”在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中的非同尋常。

  的確非同尋常。“以前是一根線放一個風箏,現在我們是一根線放兩個風箏,而且還要讓這兩個高速運動的風箏在空中交會對接,你説這難度大不大?”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測控通信系統設計師王瑞軍向記者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

  王瑞軍口中的兩個“風箏”指的是神舟八號、天宮一號,那根“線”指的是陸海天基航太測控網。為了加強測控效果,神舟八號飛船裝備了新一代數控電腦,以天鏈一號、天鏈二號為代表的中繼衛星也首次加入測控網,北京航太飛控中心也配備了全新的資訊處理系統。“雖然還是一根線,但這根線更粗更強壯更靈敏了。”王瑞軍説。

  大控制需要大智慧。當硬體上的條件具備,考驗的便是整個測控系統的穩定性、準確度和效率了。在飛控中心總體室工程師劉勇看來,“長”和“短”兩個字成了考驗他們的關鍵。

  “長”是指此次交會對接任務持續的時間之長前所未有。從天宮一號發射到神舟八號飛船返回,持續一個半月時間,這中間不僅要完成天宮一號兩次變軌和三次調相,還要完成神舟八號飛船五次變軌測定,這對測控系統的長期穩定性提出了一個很大挑戰。

  “短”是指此次神舟八號變軌測定的時間之短前所未有。此次神舟八號飛船每飛3到5圈就要進行一次變軌,最短的一次變軌間隔只有3圈,留給測控人員的變軌測定時間只有4個多小時。理論上講,時間間隔越長,精度越高。時間和精度,成為測控人必須要面對而且要完成好的兩難。“我們不允許有任何差錯。”劉勇説。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擺在中國航太人面前的,是一道不能出任何差錯的交會對接方程式。

  交會對接是“等號”,“等號”的左邊是天宮一號,右邊是神舟八號飛船。“當等號兩邊的徑向誤差不超過180毫米時,”劉勇説,“我們這個方程就快解成了。”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