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國際媒體密切關注神八飛天 稱為立足太空鋪平道路

2011年11月02日 13:20:1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11月1日5時58分07秒,戈壁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神舟八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沖天而起,583秒後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預計3日淩晨將與32天前發射的天宮一號實施交會對接。

  神八飛天 堪稱完美

  “100分!”這是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火箭系統總指揮劉宇給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打出的分數,在他看來,神八飛船精確入軌表明中國在火箭入軌精度方面創造了新的紀錄。

  作為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的重要一步,在此過程中,中國航太專家也成功兌現了自己“零缺陷”的莊嚴承諾。劉宇説:“將飛行器送入最完美的軌道,就是火箭和我們火箭人的最高使命。”

  瞄準“零窗口”、發射時間精確到秒是神八飛船發射的特點和難點之一,為確保成功,火箭改進的項目總數達到了190多項,特別是更換新的整流罩,採用新的制導方式和更新換代的電磁産品等。完美的發射實踐證明這些新的設備和技術都經受住了考驗。

  明日淩晨 對接“天宮”

  作為交會對接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升空之後的情況如何呢?北京飛控中心副主任馬永平介紹説,飛控中心按計劃對其完成了軌道控制、調程式控制制以及在軌測試等工作,目前天宮一號軌道高度是340多公里,已經處於交會對接軌道上。可以説是“萬事俱備,只欠神八”。

  神八飛船入軌後,由北京飛控中心、遠望號測量船等組成的跟蹤測控系統對其適時發出指令,為交會對接做好準備。國內7個測控站、3個飛控中心、3艘遠洋測量船、國外5個測控站、3個國際聯網合作站,再加上太空中的兩顆中繼衛星,組成了陸海天基“三位一體”的載人航太測控網,為神八和天宮一號的約會之旅全程保駕護航。

  北京飛控中心副總工程師周建亮介紹説,1日12時30分,也就是飛船精準入軌後約7個小時,在軌運作進入第5圈次時,駐守在西南太平洋的遠望6號測量船對其進行了第一次軌道控制,即遠距離導引段第一次變軌,抬高近地點高度,使飛行軌道圓化,逐漸靠近天宮一號。“2日,當神八飛船運作到第13圈、16圈、19圈、24圈時,還將進行4次軌道控制。這樣經過5次遠距離的導引控制,在3日淩晨時就可以進行第一次交會對接。”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預計交會對接的時間是3日淩晨,屆時兩個飛行器正飛行在我國甘肅、陜西上空。

  航太壯舉 舉世矚目

  對此次中國交會對接實驗,國際媒體密切關注。西班牙埃菲社報道説:中國發射神舟八號並與天宮一號實現交會對接,為中國這個亞洲巨人在太空中擁有第一個永久空間站的計劃翻開了新篇章,路透社更是強調神舟八號成功發射為中國長期立足太空鋪平了道路。

  著陸場系統總設計師吳斌説,雖然這次交會對接任務是無人飛行,卻是為下一步進行有人交會對接做準備的,所有八大系統均按有人狀態備戰,著陸場系統也不例外。

  墨西哥《資訊報》除了關注中國的航太實力、關注中德合作空間實驗外,還引用了中國媒體的報道,稱在中國明年的發射計劃中可能首次有女航太員上天。

  “我們隨時準備面對困難和挫折。”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但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科學的措施來降低風險,防範失敗。”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