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目擊“神舟八號”發射:飛向太空的“約定”

2017年01月13日 10:36: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北京時間11月1日清晨5時58分07秒,中國“長征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太發射場點火發射,火箭飛行583秒後,將“神舟八號”飛船成功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30公里的預定軌道。圖為船箭騰空而起、直刺雲霄。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大漠、戈壁,塔架、火箭……僅僅33天前,“天宮一號”從這裡啟航,而今天,“神舟八號”又要從這裡飛天,去追尋它與“天宮一號”的“太空之約”。

  這是一次嶄新的騰飛。中國載人航太發射場117項技術狀態變化、21天測試發射流程優化、第一次“零窗口”發射……所有的積澱與創新,都是為了開啟中國航太交會對接的新篇章。

  11月1日淩晨4時許,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太發射場,106米高的發射塔架上,燈火璀璨。隨著第一、二組回轉平臺的緩緩撤收,乳白色的“神舟八號”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組合體蓄勢待發。飛船位置印著的五星紅旗、箭體中部“中國航太”4個深藍色的大字,在燈光映射下格外醒目。

  改造一新的測試發射大廳內,指揮監控系統實時顯示著各系統準備情況,身著航太工作服的參試人員緊緊盯住電腦螢幕,長達8個半小時的堅守崗位,讓他們熬紅了雙眼。

  火箭裝訂飛行程式、氣管脫落、瞄準檢查,飛船軌道艙艙門檢漏完畢、轉電、撤收電纜……一個個密碼清晰下達,一項項操作準確無誤。

  “30分鐘準備!”調度廣播裏傳出王軍的密碼聲,鏗鏘依舊。連續擔任2次載人航太發射任務和7次衛星發射任務零號指揮員,鬢角的白髮換來經驗的積累,他早已將整個測發流程爛熟於心。

  發射塔架撤收第三組回轉平臺,工作人員撤離發射區……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各項工作也有條不紊進行,現場參觀的人們顧不上零下3攝氏度左右的嚴寒,所有目光都投向了整裝待發的船箭塔組合體。

  “運載火箭準備好!”

  “飛船準備好!”

  當發射進入倒計時15分鐘,火箭控制系統設置點火時間,接通自動發射。這是為確保“零窗口”而設計的點火裝置,有了它,參試人員對“一秒不差”更有把握。

  就在此時,距離發射場400公里一個叫雅布賴的小鎮上,活動光學望遠鏡組的6名操作手正襟危坐,待命追蹤火箭起飛後的實時圖像。為執行任務,主操作手賈江磊3個多月沒見到新生的孩子,他在電話中和妻子約定,任務成功後一家團聚。

  “1分鐘準備!”“神舟八號”飛船發射進入讀秒階段,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火箭控制自動轉電、脫插脫落,飛船狀態監視,發射塔架擺桿擺開、導流槽噴水……

  “10,9,8……2,1,點火!起飛!”北京時間5時58分07秒,大漠起驚雷、橘紅色的烈焰噴薄而出,“長征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托舉著“神舟八號”飛船沖天而起,在夜幕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融入燦爛的星河。

  “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拋整流罩”、“船箭分離”……遍佈全國各地的光測、遙測站點第一時間捕獲目標,將數據準確傳到東風中心、測發大廳和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發射場上的掌聲、歡呼聲一次比一次熱烈。

  東方天邊透出絲絲晨曦。在雅布賴,完成任務的賈江磊即將啟程回家,實現和妻兒的約定。太空中,“神舟八號”則追尋著它與“天宮一號”的“約定”……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