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部分部門三公數據過於簡略 公車過多過濫浪費驚人

2011年08月01日 09:19:19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三公”經費是財政預算公開中最受群眾關注的內容,應當明明白白地告訴老百姓:錢究竟是怎麼用的

  曬“三公”,別讓人霧裏看花(經濟熱點)

  背景介紹

  今年3月2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研究了中央部門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費、公務接待費“三公”經費預算等有關問題。

  會議決定,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壓縮的基礎上,2011年繼續壓縮中央部門“三公”經費預算,今年6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中央財政決算時,將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支出情況納入報告內容,並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截至7月28日,已公佈去年“三公”決算和今年“三公”預算的中央部委達88個,仍有一些部委尚未公佈。

  進入7月的最後一週,又有國家物資儲備局、國家宗教事務局、公安部和司法部等部門陸續公佈了“三公”經費帳單,使曬出“三公”經費的中央部門超過了八成。

  總體支出較上年略減

  社保基金理事會“三公”經費下降12%,國稅總局超過21億元

  “三公”經費是指財政撥款開支的出國(境)經費、車輛購置及運作費、公務接待費。在曬“三公”的各部門中,最吸引眼球的是最早“亮相”、 “三公”經費下降較多和“三公”經費總數龐大的部門。

  早在今年4月,科技部就在其網站公開了出國經費、車輛購置及運作費、公務接待費。作為第一個公佈“三公”預算的中央部委,科技部敢為人先的舉動備受矚目,並贏得好評如潮。

  同樣受到肯定的是“三公”經費下降較多的部門。其中,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以降幅最高榮登“榜首”:2010年,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三公”經費決算為678.14萬元,2011年預算為592萬元,總預算減少86萬元,降幅達12%。公安部2010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18136.48萬元,2011年預算為16865.24萬元,比上年減少1280萬元,降幅達7%。

  “三公”經費哪家開支最大,是人們關注的另一個焦點。國家稅務總局“三公”經費超過21億元,海關總署“三公”經費超過5億元。從兩部門披露的情況看,“三公”經費龐大的主要還是海關、國稅系統實行垂直管理,人員和分支機構多造成的。海關係統九成經費用在了“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上,這些車輛大部分為執法執勤用車;國稅總局的“帳單”則包括了總局以及省、市、縣、鄉五級機構,預算單位多達3567個。

  對於各部門公佈的數據,究竟該怎樣解讀?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各部門的人員數量不同,工作職能也不同,“三公”費用規模是大還是小,支出是高還是低,很難用一個標準去評判。但總體上看,除個別部門2011年“三公”支出小幅增加外,大多數部門的“三公”經費支出基本上與上年持平或有所下降。

  這一點,從中央本級的“三公”經費總數上也可以得到印證。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決算支出為94.7億元,而2011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為94.28億元,比上年決算數減少了4200萬元。應該説,這兩年中央財政大力壓縮政府部門行政經費,特別是“三公”經費“零增長”的要求,還是落到了實處。

  知情是監督的前提

  一些部門公開的數據過於簡略,缺乏解釋説明,普通百姓很難看得懂

  對於中央部門公開“三公”經費,社會上有叫好聲,也有質疑聲。特別是一些部門公開的數據過於簡略,缺乏相應的解釋與説明,不具備專業知識的普通百姓很難看得懂、看得清。人們難免會打這樣的問號:“為什麼這些部門不能公佈得更具體、更詳細些?如果連看都看不懂,怎麼保證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專家認為,“三公”經費是財政預算公開中老百姓最關注的內容,對於公眾的質疑,政府部門理應做出回應,説明情況。只有告訴老百姓錢究竟是怎麼花的,並讓老百姓參與到監督中,才能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確保納稅人的錢不亂花、不白花。

  今年是首次公開“三公”經費,在數據上還沒有形成可以前後比較的“參照係”,只有每年定時公佈“三公”經費,將公開延續下去,才能做更詳細的比較。因此,要確保“三公”經費的預算公開不流於形式,很重要一點是要有制度上的保障。此外,對“三公”支出的監督和制約,還需要審計、問責等配套措施的跟進。

  公車改革應加快推進

  公車費用佔到“三公”經費六成以上,公車過多過濫,浪費驚人

  儘管首次公開有不少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但從“數裏行間”仍能嗅出“三公”經費支出存在的突出問題。

  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央單位“三公”經費支出合計94.7億元,其中公車支出61.69億元,公車費用佔到“三公”經費的六成以上。在北京市日前公佈的“三公”經費數據中,2010年 “三公”經費支出合計11.3億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維護費9.1億元,佔到“三公”經費的八成左右。公車費用龐大,已經成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個沉重負擔。

  “現在每天需要車接車送的,除了上幼兒園、小學的孩子,還有單位的領導。”採訪中,一些群眾説,“領導出差、開會都是工作,坐公車合情合理;可一些單位只要是領導就安排專車,上下班還要公車接送。”

  在基層政府部門工作的李先生説,現在無論單位大小、級別高低,一般部門的“主要領導”都要配專車,這似乎已是不成文的規定。他所在的縣裏,不但縣領導有專車,就連科級單位的“一把手”,也都有專車。一輛公車,購車款要十幾萬元,汽油費、維修費一年要幾萬元,再加上司機工資、福利,花銷相當大。那麼,全國這樣的單位有多少?配備的專車有多少?一筆筆算下來,就不難看出公車過多過濫、開支巨大、浪費驚人。

  究竟有沒有必要配這麼多公車?減少公車數量會不會影響到政府部門正常辦公?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以及近兩年整治交通堵塞,都對公車進行封存。30%的公車被封存,政府部門的辦公效率並未受到影響。

  專家認為,社會呼籲公車改革已經15年之久,但至今仍是“千呼萬喚不出來”,公車改革難度之大可見一斑。現在,個人收入有了大幅提高,轎車都已經進入家庭,很多普通百姓都能買得起車,領導為什麼還要“蹭”公車,而不能開著自己的車上下班?從已經公佈的“三公”經費構成來看,必須下大力氣進行徹底的公車改革,嚴格限制公務員配車,才能使“三公”經費支出大幅下降。(記者 李麗輝)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