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調查:安全事故頻發 電梯如何支撐中國城市運轉

2011年07月21日 11:07:3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最近發生的幾起電梯事故,讓人們突然發現,在高樓林立的現代化都市,電梯幾乎已成為“腿腳”,支撐著整個城市的運轉,這也讓人們反思,如何使“城市的腿腳”更為結實。

  “世界第一”和“價格第一”

  國家質檢總局統計顯示,目前,中國電梯産量、電梯保有量、年增長量均為世界第一。截至2010年底,中國在用電梯總數達到162.8萬台,並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長。每年新增的電梯數在30萬台以上,佔全球每年新增電梯總量的一半以上。國內好幾個城市在用電梯數量超過10萬台,上海甚至超過紐約,成為全世界電梯最多的城市。

  在這個不斷膨脹的“世界第一”電梯市場中,安全應是第一要素。據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公佈的資料,2007年共發生電梯事故33起,佔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總數的13%,其中電梯死亡事故22起,造成26人死亡,10人重傷;2008年共發生電梯事故38起,佔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總數的12%。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感慨,競爭越發激烈,價格反而成了很多采購者考慮的第一要素。

  一位在電梯業工作幾十年的專家告訴本報記者,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台電梯一般六七十萬元,有的七八十萬元,但現在一台相同配置的電梯,也就10來萬元。17年前,一台電梯安裝費用要10萬元左右,現在只要兩萬元。其中,有生産量增加、技術改造等因素,但越發激烈甚至趨於惡性的競爭環境也不容忽視。“如果堅持很高的標準,堅持原則,基本上拿不到訂單。”

  上述人士指出,電梯與汽車不同,其生産、發展、消費完全由房地産的發展帶動。近年來房地産飛速發展,其中高層民宅電梯隱患尤為突出。因為房屋所有者和使用者都是業主,但採購電梯的人既不擁有也不使用電梯,維保的情況也類似。在這種情況下,價格超越安全性,成為決定是否使用某臺電梯的第一要素。

  “在現有的利益和責任格局下,再加上惡性競爭,城市建築電梯安全隱患在所難免。”他説。

  據媒體報道,中國電梯生産企業過多,在生産、銷售環節,採購方都以最低價進行産品招標,很容易形成惡性競爭的局面。很多電梯生産的小企業,採取超低價競標的方式,導致大企業也跟著降價。而電梯生産企業降低成本的方式,就是使用更便宜的配件,或在零部件上做手腳。比如,“把鋼板的厚度從2釐米減到1.5釐米”,採用成本更低的材質,生産“中國版的電梯”。

  天津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教授萬健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的電梯發展太快,“今年上半年甚至超過了39%。現在,生産廠家有400多家,約佔世界生産廠家的一半。”他説,發展太快,各個環節跟不上去。最薄弱的是維保,安裝上也有一定的差距,人員素質同樣堪憂。

  北京市電梯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彭金聲表示,北京市目前在用電梯約12.6萬台,其中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約1.4萬台。電梯業正進入一個迅猛發展期,北京市電梯自2007年以來,幾乎以每年1萬台的速度在增加。

  在這樣的速度下,缺錢和缺人的情況更為突出。北京福得偉業電梯維護有限公司總工蔡蓬表示,以前安裝費是電梯銷售價格的15%。現在按層來算,有時最低每層報價低於1000元,也就是説,安一台10層10站的電梯,可能都到不了一萬元。行業效益低,也很難吸引高素質人才。近幾年外地務工人員大量涌入,有些沒有上崗證的,由企業出錢,每個人300元~500元去考證。“説是學習一個月,一般都達不到課時,甚至才上課三五天就去考試。”

  北京市電梯商會會長繆步升對媒體表示,品質監督部門對生産企業、維保企業存在“發證太多”的問題,門檻過低,才導致企業大打價格戰,進行惡性競爭。

[責任編輯:吳怡]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