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繼續把充分就業放在優先位置

2011年06月03日 22:04:37  來源:
字號:    

  不久前,我國公佈了“十二五”規劃綱要,人們注意到,增加就業、控制城鎮登記失業率已經成為未來5年國家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被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受到高度重視。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

  “十一五”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記者:就業是改善民生的大事,“十二五”規劃提出了哪些主要目標?

  尹蔚民: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十一五”期間,我國就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不斷優化,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完善,保持了就業局勢的總體穩定。5年間,城鎮新增就業5771萬人,年均1100多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産業轉移就業達到4500萬人,解決了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普通高校畢業生累計2700萬人,就業保持穩定;對農民工進城務工建立了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2010年末全國農民工總數達2.42億人,其中外出務工1.53億人。在面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和嚴重自然災害影響的複雜背景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應當説是來之不易的。

  “十二五”規劃把增加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提出城鎮新增就業45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這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未來5年勞動力仍供大於求

  記者:“十一五”已經取得了很好業績,未來5年我國的就業形勢如何?

  尹蔚民: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十二五”期間,每年城鎮需要安排的勞動力在2500萬左右,比“十一五”期間多100萬。其中,高校畢業生每年近700萬人,中專、技校、初中、高中畢業不再升學的學生也在700萬人左右,同時還有失業人員和退役軍人的就業問題。而每年城鎮能夠安排的勞動力大約是1200萬,缺口在1300萬左右。所以,中國的就業第一位的問題仍然是供大於求。另一方面也存在結構性矛盾,也就是勞動力供給和崗位需求不相匹配。從我們調查的情況看,這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有企業環境、薪酬的因素,也與新生代農民工擇業觀念、就業預期變化有關,還有勞動者技能素質和企業崗位不相匹配的原因等。

  此外,在“十二五”期間,每年還要安排農村富餘勞動力800萬。中國依然是一個勞動力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的人口紅利期還不會過去。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乃至整個“十二五”時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就業任務十分艱巨。

  採取措施不斷提高就業品質

  記者:政府將採取何種措施,積極創造條件,力保完成預期目標? 

  尹蔚民:為實現“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我們將堅持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堅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為勞動者創造平等就業機會,不斷提高就業品質。

  “十二五”期間,將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服務業、小型微型企業和創新型科技企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創業的規模。落實和完善稅費減免、崗位補貼、培訓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技能鑒定補貼等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完善和落實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場地安排等鼓勵自主創業政策,促進各類群體創業帶動就業。建立健全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就業機制。完善就業援助政策,多渠道開發公益性崗位。鼓勵開展對外勞務合作。

  同時,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健全統一規範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推動就業資訊全國聯網,為勞動者提供優質高效的就業服務。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加強職業技能培訓能力建設。對未能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普遍實行勞動預備制培訓。足額提取併合理使用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鼓勵企業開展職工崗位技能培訓。加強創業培訓,將有創業願望和培訓需求的人員納入培訓範圍。

  此外,還要健全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機制,發揮政府、工會和企業作用,努力形成企業和職工利益共用機制,建立規範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等。(記者 梁傑)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