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強衛:玉樹災後重建取得重大成果 彰顯中國力量

2011年06月03日 22:04:4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強烈地震。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一年來,“新校園,會有的!新家園,會有的!”胡錦濤總書記2010年4月18日視察災區時的莊嚴宣言,時刻激勵災區各族兒女感恩奮進、砥礪前行。回首一年奮鬥歷程,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新玉樹正加快向世人走來。

  玉樹災後重建已經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玉樹災區海拔高,空氣稀薄,天氣寒冷,有效施工期短,建材全部依靠外運,災後重建困難重重。面對嚴峻挑戰,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援建各方的大力支援下,災區人民以“玉樹不倒,青海常青”的堅定信念,開啟了一場氣壯山河的災後重建,取得了玉樹災後重建的階段性重大成果。

  重建藍圖精彩繪就。國務院及時出臺《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制定《做好玉樹地震災後重建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關於支援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明確了玉樹災後重建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組織力量編制10個方面專項規劃、6個縣城總體規劃、19個鄉鎮建設規劃和126個村莊建設規劃,確定了6大類、1579個重建項目。圍繞重建項目,我們邀請全國知名設計師、一流設計團隊開展“千人設計大會戰”,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水準設計,充分體現民族特色、時代特徵和地域特點。目前,我們形成了一整套科學合理、適度超前、安全實用、體現特色的災後重建規劃體系,描繪了建設生態美好、特色鮮明、經濟發展、安全和諧的社會主義新玉樹的宏偉藍圖。

  重建項目紮實推進。截至2010年底,開工建設的農牧民住房佔三年重建任務的69.7%;開工的城鎮居民住房佔三年重建任務的72%;近萬戶城鄉居民住房修復加固全部完成,部分災區群眾已經喜遷新居;50座寺院和僧舍重建開工;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等13所學校和州公共衛生服務中心、藏醫院等公共服務項目的主體工程實現封頂;玉樹夜航機場設施、3萬千瓦燃油發電機組、LNG加氣站、110KV並網工程等基礎項目開工或建成。這些,為完成三年重建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重建速度世所矚目。在搶險救災階段,我們創造了搶險救災的玉樹速度、玉樹奇跡。在災後重建階段,我們以“搶出一天工期、早送一天溫暖”的堅定信念,以“5+2”、“白+黑”的工作模式,以“三天一層樓”的實際行動,特別在去年秋季組織開展了“十月建設大會戰”和“大幹五十天”專項攻堅,再次創造了災後重建的玉樹速度、玉樹奇跡。去年6月20日災後重建全面啟動,短短5個多月時間,我們就開工各類重建項目298個,完成投資50.1億元,實現了“完成大部分農牧民住房重建,開工建設大部分城鎮居民住房,全面完成可修復住房維修加固”的年度重建目標。

  重建保障及時有力。根據國務院有關政策,研究制定了財稅、土地、金融等17項配套政策,細化了災後重建的政策支撐。順利完成214國道整治和308省道單幅加寬工程,對災後重建緊急物資運輸開闢綠色通道,災後重建物資運輸暢通無阻。建設結古鎮建材物資配送和散裝水泥集散中心,與7個省市15家建材企業和省內6家建材企業簽訂了鋼材、水泥、木材等大宗建材供應協議,及時從省內外調運建材,確保了災後重建建材需求。電力、水利、通訊等重建基礎保障迅速到位,人員抽調、培訓、輪換等重建人才保障持續有力,資金審批、撥付、監督等重建投入保障快捷高效。

  玉樹災後重建再次彰顯了應對挑戰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玉樹災後重建是迄今為止人類在高原高寒地區開展的最大規模的災後重建,是在制約條件最為突出、生態保護最為重要、民族宗教工作任務最為繁重的地方開展的災後重建。回顧一年來的災後重建工作,帶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

  一是必須緊緊依靠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科學決策,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為災後重建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機制、資金和技術支撐。人民軍隊衝鋒在前、敢於擔當,在拆危清墟、運送建材、基層聯建共創等方面承擔了大量任務,繼續發揮了抗震救災工作隊、宣傳隊、保障隊的積極作用。北京、遼寧對口支援省市和中國建築總公司、中國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4家援建央企,講政治、顧大局,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為災後重建發揮了支撐性作用。實踐證明,緊緊依靠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建政策,充分發揮援建機制的獨特優勢,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玉樹的根本政治保證。

  二是必須始終堅持科學重建的指導思想。災後重建千頭萬緒,是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把尊重科學、尊重規律貫徹始終。一年來,我們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科學、依法、統一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堅持進度與品質並重,堅持生産與生活兼顧,堅持施工與保障配套,堅持當前與長遠銜接,堅持管理與監督同步,保證了災後重建始終沿著科學的軌道推進。實踐證明,只有把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到災後重建的全過程,堅持科學規劃、科學施工、科學組織、科學管理,才能實現重建品質與速度的雙贏。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