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事業單位改革引關注 “鐵飯碗”還能捧多久

2011年06月03日 22:04:41  來源:半月談
字號:    

  2015年,中國將在清理規範基礎上完成事業單位分類;到2020年,中國將形成新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一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時間表吸引了各方廣泛關注,它不僅關係著4000多萬“事業人”的命運,同樣是中國社會體制改革富有深遠意義的一步。

  事業單位,只要一提起這個字眼我們的聯想就會情不自禁指向另外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字眼——鐵飯碗。鐵飯碗上面鐫刻著“收入穩定”、“高福利”、“待遇優厚”等等一系列關鍵詞,它映照出持有者幸福的臉龐和旁觀者或艷羨或氣憤的目光。而這次改革時間表所引發的關注,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對打碎這只飯碗的期待……

  鐵飯碗的前世今生

  “鐵飯碗”這個詞,原本出自改革開放之初。當時的企業以國有成分為主,那時的飯碗常常是“端起來就放不下”,而且“幹和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這樣的現象同樣廣泛地存在於公務員隊伍和事業單位之中。而時至今日,雖然含義略有不同,鐵飯碗“旱澇保收”、“碗大能吃飽”的本色依然不改。

  今年2月有媒體報道,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吳曉靈領導的中國民生指數課題組去年完成的《2010年中國城市居民幸福感調查》顯示,在分析被調查者的所屬行業和職業後發現,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

  按照《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定義:“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産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然而從事業單位所覆蓋的行業領域看來,科教文衛在當前人民生活中所體現出的問題突出而尖銳。獲得“幸福”事業單位人員並未在自己的工作範圍之內讓人民更加幸福。鐵飯碗現象所帶來的“三個一個樣”不能不説在這種“失職”負有重要責任。

  據統計,我國目前有126萬個事業單位,共計3000多萬正式職工,其中教育、衛生和農技服務從業人員三項相加,佔總人數的3/4,教育系統人員即達到一半左右,另有900萬離退休人員,總數超過4000萬人。就是説每三十多個國人中就有一個是事業單位人員,其中冗余人員又有多少?尸位素餐者究竟是多大的一個包袱?這是未來改革過程中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鐵飯碗追逐的起起落落

  國人對鐵飯碗的追逐經歷過一番起落。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的青年精英——大學畢業生還是以“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一切服從黨的安排”為自己的擇業方向,當時國家對畢業生採取“統招、統報、統配”政策,是計劃體制下的統一指令性分配。大學生一跨入大學校門就成為國家的人,擁有了鐵飯碗,無需考慮畢業以後找工作的問題,到哪工作,做什麼工作,都由組織決定。

  當時青年的的擇業取向:第一位社會地位,第二位社會意義,第三位發揮個人才能和報酬。年輕人在面對擇業時,絕大多數還是願意去“鐵飯碗”、沒有“風險”的大城市中的全民所有制單位,很少有人願意去集體所有制或個體經營單位,即選擇社會地位、聲望高的大專院校、大機關和全民企事業大單位。這可以稱為鐵飯碗的追逐的第一階段。

  時間推進到二十世紀90年代,逐步出現了“以我為中心、個人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潮,同時既要地位高、也要掙錢多,多元信仰在社會上並存和相互碰撞。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外思想和價值觀的涌入,使得鐵飯碗至上的價值取向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白領階層風光體面地出現在了國人面前,他們擁有高學歷、更開闊的眼界、更自由的思想和更強的自我意識。他們往往供職于外企和業績出色的私企,擁有著較高的薪酬待遇和人們眼中更加“豐富多彩”的人生。可以説白領階層的優質形象在當今社會仍然在金融、IT等領域廣泛地存在著,然而相對的社會期待排名有了明顯的下降。

  90年代末期隨著國企改革的推進以及新世紀依賴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革,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的幾年中,體制內的鐵飯碗再一次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期”。幾個簡單的數字可以從側面體現出青年人價值取向的轉變。

  1994年至2000年間,全國報名參加公務員考試的人員才不過4萬餘人。而2007年國考,報名人數達60萬,比2004年翻了近5倍。那一年全國有近五百萬大學生畢業,也就是説約每10個畢業生就有一位參加了國考。2011年,5名南開大學學生在經濟學家周立群指導下對天津應屆畢業生的求職意向進行了調查,國企、事業單位、公務員名列前三。

  原本光鮮亮麗的白領階層被輕巧地抬起,而擇業觀天平上鐵飯碗這一邊再一次重重地落下……

  砸破鐵飯碗:為了發展,更為了公平

  鐵飯碗産自“體制內”的成色和碗底的“國字號款識”顯而易見。體制內的行政資源在今天常常成為一些人交換體制外市場資源的籌碼,權力變現的戲碼在當前事業單位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中時常顯現:權力與利益勾肩搭背。而所有這些以破壞社會公平、濫用公權侵害公民利益獲得的財富,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成為事業單位鐵飯碗中的豐富大餐供坐在工位上的人們大快朵頤。

  “長期困擾事業單位改革的種種難題,歸結起來都與政府自身的改革有關”,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汪玉凱教授説。改革的不徹底,的確是事業單位改革延宕多年未見顯著成效的根本癥結。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江表示,事業單位改革的動力來自內外兩個方面:從外部環境看,社會公眾對於解決就業難、看病貴及提升社保水準等方面的現實訴求,迫使事業單位必須通過改革來滿足公眾;從內部機制看,事業單位的廣大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也希望獲得與付出相匹配的回報,不能“幹好幹壞一個樣”。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透露,2011年我國將全面完成事業單位聘用制推行工作,2011年我國將推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設。積極推動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規定出臺,研究制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獎勵、申訴、競聘上崗等單項規定。同時,全國基本完成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實施工作。2011年將繼續做好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創新公開招聘方式方法,推進公開招聘工作規範化建設,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度。

  鐵飯碗的逐步取消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大趨勢,而更為重要的是,社會逐步淡化鐵飯碗意識。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