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學者析中國共産黨強大生命力:對中華民族高度負責

2011年06月03日 22:04:47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90年前,當“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後,在上海一幢石庫門的小洋房聚集著10多位中青年立黨綱、議宗旨,意味著共産黨呱呱落地于神州。經過近30年的艱難困苦、南征北戰,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産黨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頭一個歷史使命。在經歷一個甲子的艱辛探索後,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使當年這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黨取得的成就是偉大的,但走過的歷史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它瀕臨過絕境,也遭受過浩劫;既經歷過大饑饉,也蒙難過大震災。但是,它領導中國人民挺過了這一切,神州江山巍然不動、生機勃勃,政黨巨人頂天立地。中國共産黨何以有這樣強大的生命力?在慶祝黨的90華誕之際,這裡講這麼幾點,拋磚引玉。

  (一)黨具有代表最廣大人民最大利益的先進性

  中國共産黨從誕生之日起,就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己任,肩負著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國家貧窮落後面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兩大歷史使命。為此,它明確規定自己的性質和宗旨。黨的二大決議指出:中國共産黨為代表中國無産階級及貧苦農民群眾利益先鋒軍,是時時刻刻要站起來為無産階級利益努力工作的黨。中國共産黨從建黨時起,就具有代表最廣大人民最大利益的先進性。正因為這樣,中國共産黨在異常殘酷的革命鬥爭中和十分艱難的環境下都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愛戴和擁護,成為能前仆後繼、英勇奮鬥的力量源泉。

  ——大革命失敗後,被慘遭屠殺的共産黨員和革命群眾達30多萬人。但是,中國共産黨沒有被嚇倒,如毛澤東所説的,擦乾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又繼續戰鬥了。

  ——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在主力紅軍進行長征轉移後,各個蘇區開展異常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廣大遊擊戰士在大山密林深處,過著野人般的生活。但是,在廣大老百姓冒著生命危險乃至犧牲的幫助和保護下,他們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了。

  ——抗日戰爭中,共産黨正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持敵後抗戰,一方面在中華民族第一次打敗外國侵略者的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另一方面又使自己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建設成為了全國範圍的、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都已走向成熟的馬克思主義大黨和擁有100多萬武裝力量的人民軍隊。

  ——解放戰爭的勝利也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淮海戰役的軍力對比本來是60萬對80萬,我弱敵強。但是由於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以數十萬輛小車支前,所以取得了淮海戰役的勝利。陳毅説: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鄉親父老們用小車推出來的。

  ——新中國成立後,共産黨作為全國範圍的執政黨,醫治戰爭創傷,恢複國民經濟,進行民主建設,使社會很快得到安寧,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中國的新氣象迅即展現在世界面前。在經過新民主主義過渡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後,儘管後來遭受過曲折和挫折,但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為今後中國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定的制度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共産黨迅即從挫折中奮起,實現歷史的偉大轉折,黨和國家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經過30多年努力,一個在近代以來遭受過深重苦難的國家迅速崛起,從總體小康邁向全面小康。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和中國共産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所有這一切,首先都源於中國共産黨是代表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先進政黨。毛澤東在七大上指出:中國共産黨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它的一切言論行動,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只要依靠人民、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黨具有代表廣大人民最大利益的先進性,這是它的強大生命力之第一能源和決定性因素。

  (二)黨具有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基礎上的思想路線的正確性

  黨的思想路線正確與否,對於黨的生命力至關重要。什麼是黨的正確思想路線呢?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毛澤東將它概括為實事求是,強調理論聯繫實際。他反對那種認為上了書就是對的,以及單純建立在“上級”觀念上的形式主義態度,我們黨正確的思想原則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産黨人奉行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通俗化表述。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中國共産黨奪取革命勝利的法寶。

  應當指出的是,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把握不是一勞永逸的,主觀上要堅持實事求是和在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實際工作中是否真正做到實事求是,不是一回事。新中國成立後,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經歷的曲折和挫折就是因為違背了這條思想路線。“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更是完全背離了黨的正確思想路線。粉碎“四人幫”後,經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大討論,實事求是思想深入人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並對其作了規範表述。鄧小平説:“三中全會確立了,準確地説是重申了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毛澤東同志用中國語言概括為‘實事求是’四個大字。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就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這個表述是科學的,直至十七大黨章也堅持了這個精神。鄧小平還對毛澤東提出的“實事求是”思想在理論上作了提升,他根據“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教訓,面對世界發生的變化和我們國家進入新時期的新情況,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思想路線的內涵,強調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他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鄧小平將解放思想作為實事求是的動態表現形式,強調要以發展的辯證的眼光對客觀實際進行動態的認識;愈是解放思想,愈能實事求是。此後,我們黨反覆指出:解放思想是一個法寶,是一個幫助我們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永遠保持蓬勃生機與活力的法寶。不言而喻,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黨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又一個重要因素。

  (三)黨具有既善於堅持真理又勇於修正錯誤的對人民、對民族的高度負責性

  中國共産黨既善於學習,但又獨立思考,不搞教條化。中國共産黨的90年正是一個在中國這塊土地上不斷探索如何革命、建設和改革,以期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90年。黨的探索之路充滿荊棘,異常艱辛,既取得過披荊斬棘、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的輝煌成就;也犯過嚴重錯誤,付出了慘烈的代價(這種代價是獨立探索過程中必然的歷史現象),黨的成長歷程正是學習與獨立探索過程。在民主革命時期,黨先後犯過右的錯誤和“左”的錯誤,使革命遭受重大損失。延安整風運動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學習教育運動,也是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汲取教訓,將其轉化為寶貴的精神財富的運動。中國共産黨所以能直面錯誤,就是因為它是對中國人民、對中華民族高度負責任的政黨。毛澤東指出: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的中國共産黨人,相信自己的事業是完全合乎正義的,不惜犧牲自己個人的一切,隨時準備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的事業,難道還有什麼不適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觀點、意見、辦法,捨不得丟掉的嗎?“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了他們的生命,使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想起他們就心裏難過,難道我們還有什麼個人利益不能犧牲,還有什麼錯誤不能拋棄嗎?”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正確地總結了那段歷史的經驗教訓,黨的思想理論水準和政策策略水準有了很大提高。

  真理來之不易,它是在與錯誤思想的交鋒、在實踐的錘鍊中提煉出來的。新中國成立後,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黨先後犯了“大躍進”運動和“文化大革命”兩次全局性的嚴重錯誤。1981年第二個“歷史決議”,同樣以對中國人民、對中華民族高度負責任的精神,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若干歷史問題作了深刻總結。“決議”指出:我們黨敢於正視和糾正自己的錯誤,有決心有能力防止重犯過去那樣嚴重的錯誤。“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這是我們黨必須採取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根本立場。過去採取這個立場,曾使我們的事業轉危為安、轉敗為勝。今後繼續採取這個立場,必將引導我們取得更大的勝利。《中國共産黨歷史》第二卷,在對“文化大革命”進行總結時指出:中國共産黨是一個偉大的、對人民負責任的黨,它依靠自己的力量結束了這場內亂。在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義無反顧地走上社會主義改革之路。鄧小平講到這段歷史時説過:“文化大革命”提供了反面教訓。沒有這個教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和一系列政策。這説明黨基於對人民、對民族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修正錯誤,實現歷史的偉大轉折,使過去遭受的挫折由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的巨大進步得到了補償。這正展現了黨的強大生命力。

  (四)黨具有善於學習、開拓創新的創造性

  中國共産黨是個善於學習的黨。因為不僅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外來的,而且建立政黨從事革命鬥爭也不是本土政治,何況還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還要掌握各種知識,有世界眼光,有歷史學養。這都需要學習,既從書本中學,到國外考察學,更從實踐中學。鄧小平號召全黨一定要善於重新學習,學會原來不懂的東西,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革命。學習的內容,除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理論外,還要學經濟、學科學技術、學管理。他特別強調要“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産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

  中國共産黨正因為具有善於學習、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創造性,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指導思想在不斷豐富和發展,創立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理論創新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空前的偉大成就,充分顯示了黨的先進性和生命力。

  (五)黨具有著重思想建設的優良特性

  著重黨的思想建設,或者説思想建黨,這是中國共産黨的一大特點,也是它的一大優點。思想建黨的內容很豐富,它包括思想理論建設、理想信念教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和思想作風建設,以及黨性修養教育等。過去説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將這個話用在黨的自身建設來説,著重思想建黨,同樣是黨的生命線。也可以説,這是黨之魂建設。沒有這個建設,那就不成其為共産黨了。

  毛澤東説過:有許多黨員,在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並沒有完全入黨,甚至完全沒有入黨。這些人頭腦裏裝著許多剝削階級的臟東西,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無産階級思想,什麼是共産主義,什麼是黨。在他們看來,還不是那一套?他們哪知道要得到這一套並不容易,有些人就是一輩子也沒有共産黨員的氣味,只有離開黨完事。我以為,這段話的精神沒有過時。那些貪腐分子不就是這樣的人嗎?共産黨的先進性怎麼堅持?它的強大生命力怎麼保持?著重思想建黨,不斷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是一個重要保證。黨的歷史經驗證明,這是我們這樣國家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永葆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之最大利益的先進性的奧妙所在。

  (六)黨具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博大包容性

  中國共産黨既是先鋒隊組織,同時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共同奮鬥。它的先進性和群眾性、階級性和民族性是統一的。黨所走過的歷史道路,完全證明了這一“根本規律”。黨創立後就投身於大革命的洪流,與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實行第一次國共合作,掀起了大革命高潮。隨後,國民黨統治集團背叛革命,屠殺共産黨和革命人民,中國革命轉入低潮。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決定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努力推動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兩黨浴血抗戰八年,在近代中國取得了第一次打敗外國侵略者的偉大勝利。此後,共産黨組成了極其廣泛的全民族的統一戰線,經過三年解放戰爭,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新中國。

  當前,我國統一戰線已經成為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聯盟。這是空前未有的博大包容性。這種團結愈廣泛,黨的事業就愈興旺,黨的歷史使命就愈能更好地實現,因而黨就愈有生命力。這既是為過去的歷史規律所證明了的,也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必然走向。

  正是因為以上幾點,我們説,中國共産黨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當然,説中國共産黨有強大的生命力,並不是説我們黨的狀況不存在任何問題,可以高枕無憂。我們黨不僅面臨著許多挑戰,也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認真解決,只有逐步解決這些問題,才能讓老百姓從內心感到滿意。當然,解決黨記憶體在的諸多問題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突出問題必須抓緊解決。否則,積重難返。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説得好: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於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於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因此,要居安思危,抓緊解決黨記憶體在的突出問題,永葆黨的先進性,真正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真誠地擁護。只要做到這一點,黨就一定會具有無限強大的生命力。這是中國人民的殷切企盼,也是中華民族之由衷祝福。(石仲泉)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