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學者析中美關係新起點 構建全方位“利益共同體”

2011年06月03日 22:04:54  來源:瞭望
字號:    

  中美兩國政治家、戰略家,需要用政治胸懷和戰略眼光,觀察處理中美雙邊關係,全方位構建“利益匯合點”和“利益共同體”

  胡錦濤主席年初對美國的國事訪問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是下一個十年中美兩國關係的新起點。中美《聯合聲明》的核心概念就是中美“共同利益”。其中明確提到“共同利益”和“雙方根本利益”就有八處,在中美關係史上前所未有。

  如果説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依靠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成為世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美之間形成了共同利益的紮實基礎;那麼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將更加依靠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而成為世界發展更加重要的一部分,中美之間也將形成更系統和更可持續發展的共同利益。

  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與世界、中國與美國的關係在今後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發展走向,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走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

  中美利益共識仍在

  2008年下半年以來,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伴隨中國國力增長,國際輿論出現某種焦慮和不安,對中國是否一以貫之地走“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産生懷疑和猜測,甚至認為“和平崛起”根本靠不住,甚至斷言中國將重復20世紀上半葉德國和日本、20世紀下半葉蘇聯走過的老路。美國朝野也有相似的觀點和聲音。

  如果這些懷疑和猜測竟然形成輿論主流,甚至上升為國家戰略判斷,不僅會對中國發展方向形成嚴重誤判,而且將對美國自身利益和中美共同利益造成嚴重損害。這是各方都不願意看到的。令人欣慰的是,最近我們從美國戰略界也聽到了一些清醒、理智的聲音和不乏睿智的建議,這表明大家對於“共同利益”和相互依存仍然具有共識。

  作為一個觀察者、研究者,筆者在思考和闡明中國和平崛起發展道路的過程中,從21世紀初即已多次提出,經濟全球化是中國和平崛起的根本條件,而中國和平崛起給世界持續帶來的是機遇和市場,是互利和共贏。2004年以後,筆者又進一步提出,中國需要全方位地同周邊國家和地區,同一切相關國家和地區,尤其是同美國,逐步構建“利益共同體”。

  2005年6月,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和布魯金斯學會的講演中,筆者提出,中美雙方能夠形成輕易拆解不開、多方面、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利益共同體,來自經濟全球化時代兩國利益的深度捆綁和互有所求;來自隨著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所帶來的“大國合作”的新安全觀;來自重視處理地區熱點問題和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共同努力;來自中美之間的人民往來與文化交流。

  “中國夢”的實質

  討論中美新的“利益匯合點”和“利益共同體”的前景,不能不首先介紹一下中國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

  21世紀整個頭二十年,是中國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中國在這個階段發展重點是持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同時推動經濟發展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型。現在這個發展階段已過去一半,總體説來,中國在量的增長方面幹得不錯,但是質的提升還不盡如人意。

  邁入第二個十年,中國的發展面臨一系列挑戰:有經濟增長受到資源與環境約束的挑戰;有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挑戰,如投資與消費、城市與農村、東部與西部不平衡發展的挑戰;有産業結構轉型艱難和科技研發能力不足的挑戰;有人力資源和社會就業結構不相銜接的挑戰;有收入分配不夠均衡和利益結構面臨重新調整的挑戰;有社會治理相對滯後、社會矛盾明顯增多的挑戰;還有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種種嚴重自然災害的挑戰,等等。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中國在第二個十年的努力,集中到一點,就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由此而來的,就是要由主要依靠外需拉動轉入以內需拉動為主的階段,加快産業結構的轉型和消費結構升級,從中等偏下收入國家邁向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同樣由此而來的,將是中國更加致力於國內發展,更加致力於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從而使中國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安定,使中華民族既實現和平崛起又達致文明復興。

  毫無疑問,這樣的中國,必將為世界提供更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更廣闊的發展機遇。

  中國和平發展的未來願景只是基於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的“中國夢”,而絕不是別的什麼夢。比如,在能源消耗上,我們就做不起每人平均年消費25桶石油的“美國夢”,中國在每人平均年消費石油不到1.5桶的情況下,還在強調“十一五”期間即到2010年要把單位國內生産總值的能源消耗降低20%;在人口流動上,我們也不會做那種在近代以來歷史上曾經以6000多萬人口向海外移民、到處建立殖民地實現自身發展的“歐洲夢”,我們只是腳踏實地地在自己的國土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自身龐大的農村人口轉移問題;在增強綜合國力上,我們也絕不做“蘇聯夢”,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一個勁地搞軍備競賽、對外“輸出革命”,而我們只輸出商品、資本和市場,不輸出革命。

  “中國夢”,從根本上説,一是要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二是要用和平的方式、文明的方式實現國家發展和現代化。因此,中國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既符合中國人民的長遠理想,又符合世界歷史潮流。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