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專家論“中國威脅論”新嬗變:反映西方霸權邏輯

2011年06月03日 22:05:12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字號:    

  展望未來5至10年,“中國威脅論”與“中國責任論”仍將長期並存、互有消長;由中西矛盾的長期性、複雜性與西方對華戰略的兩面性所決定

  “中國威脅論”與“中國責任論”是近年西方涉華輿論的兩大基調,2010年以來這“兩論”又有新嬗變,西方妄圖憑藉“兩論”左右中國走向,“後危機時代”中西互動仍然錯綜複雜。

  綜觀之,進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之際,中國崛起與西方不振形成反差,中西磨合異常曲折,西方涉華輿論更加複雜,“中國威脅論”明顯“反彈”,“中國責任論”相對“回落”。

  “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

  其一,西方指責中國改變了對外行為方式,質疑乃至詆毀中國和平發展的戰略意圖,鼓噪“中國強硬論”、“中國傲慢論”等;聲稱中國認為金融危機之後國際力量對比變得有利於自己,因而“不再韜光養晦”,轉而尋求擴大“核心利益”的範圍、“改變現狀”。

  美國智庫卡內基基金會中國問題專家史文撰寫《解讀過於自信的中國》一文,指中國經濟越來越成功、經濟實力日益擴張,特別是在全球衰退之中保持經濟高速增長,中國據此認為全球重心從西方轉到東方、美國作為全球超級強國也隨之衰落,西方認為中國有意對抗美國、尋求取代美國。

  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指責中國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誤判國際形勢,拋棄了“韜光養晦”。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易明主張“應對中國的外交政策革命”,強調中國想要“改變遊戲規則”。

  其二,“中國軍事威脅論”向來是“中國威脅論”的“主力軍”與“急先鋒”,2010年以來又有了新的“杜撰”與“演繹”,其代表有: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卜大年,其一貫為美對臺軍售搖旗吶喊,近來大肆鼓吹“中國導彈威脅論”;美國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主任安德魯克雷皮內維奇,其“發明”的“空海一體戰”源自冷戰時期針對前蘇聯的“空地一體戰”,聲稱足以突破中國的“反介入”與“區域拒止”;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博爾頓,是主張憑藉武力干涉與“民主改造”打造美國“單極霸權”的所謂“新保守派”骨幹。

  五角大樓2010年度《中國軍力報告》堪稱“中國軍事威脅論”的“集大成”,指中國在實施“世界上最積極的陸基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計劃”,中國的軍事理念正從過去側重保衛國家主權,演變為維護覆蓋全球的經濟利益,“臺灣海峽兩岸軍力對比仍在朝有利於大陸的方向轉變”。

  新一輪“中國軍事威脅論”的重點是所謂“中國海權威脅論”,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稱中國正在試圖構建軍力,在臺灣周圍海域甚至更遠的範圍阻斷進出。

  美、日還大肆炒作中國研發新式武器裝備。美國推出新的《國家軍事戰略》,強調海洋、太空及網路等“全球公地自由”受到“崛起大國”威脅;日本出臺新《防衛計劃大綱》,明確以中國為“假想敵”,主張強化西南諸島軍力。美、日“合唱”“中國軍事威脅論”,不僅企圖掣肘中國軍事現代化,而且也為自身軍事與安全戰略轉型製造口實。

  其三,“中國經濟威脅論”。西方基於中國GDP總量在2010年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以及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大規模對外投資與“走出去”、獨佔鰲頭的外匯儲備等,不斷炒作中國GDP的世界排名、人民幣匯率與“中國製造”導致了美國乃至新興大國的貿易逆差、中國將外匯儲備作為“政治杠桿”、“中國需求”加劇了能源與資源的供不應求、“中國投資”危及“東道國”的“國家安全”,等等。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薩勃拉曼尼亞撰文“中國超過美國”,認為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10年中國經濟規模為14.8萬億美元,高於美國的14.6萬億美元。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質問“中國能‘和平’崛起嗎?”指中國不久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意味著美國“唯一超級大國”地位與延續多個世紀的西方主導地位的終結,而權力更替將會引發重大摩擦。

  其四,“中國網路威脅論”。網際網路已成美國世界霸權的“關鍵”與新“制高點”,堪稱其霸權的“神經觸角”,美國一方面把自己打扮成所謂“網路自由”的“守護神”、企圖獨佔道義高地,另一方面將網路作為實施對外干涉與顛覆滲透的“利器”,同時還加速推進網路軍事化與實戰化,極力維護其“網路安全”。鼓吹“中國網路威脅論”的主要是美國軍方、美國某些網際網路高科技公司的高管,以及儼然以“網路自由女神”自居的希拉裏國務卿等,其主要論調包括:中國大力開發“網路戰”技術、中國嚴格監管網際網路、中國“駭客”大肆入侵西方重要網站等。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