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方持續旱情曝抗旱設施短板

2011年06月03日 22:05:22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山東旱情60年一遇,上圖為山東鄒平縣臺子鎮位家村村民在查看乾旱的麥苗。董乃德攝 

  “瑞雪兆豐年”。2月13日,北京市迎來今年第二場降雪,當不少市民談論這場期待已久的降雪帶來的祥瑞之兆時,國家氣象中心專家表示,此次降水過程雖然利於黃淮等地冬麥區土壤增墑,但對緩和旱情的作用非常有限,華北中東部等旱區仍無降水。

  自2010年10月以來,我國多個省(區、市)發生了嚴重的旱情,北方冬麥主産區降水持續偏少,受旱尤其嚴重,目前仍在持續發展。山東、河北等部分地區至今已連續多月無有效降水,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陜西、甘肅8省部分地區旱象露頭並持續發展。

  據了解,與2008年的乾旱相比,這次旱情來的更早。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13日,山東、河北等北方8省的冬小麥受旱面積達10543萬畝,其中嚴重受旱面積達到2072萬畝。

  來勢洶洶的旱情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關注,春節前後,各級領導、部門針對旱情相繼發出指示、通知。

  “可以説,國家對抗旱問題是非常重視的。在抗旱問題上,有一套相當完備的機制,其中涉及到國家各相關部門的配合、協作。這套機制對於抗旱工作很有效果,但是這其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廖永松對《法制日報》記者分析説,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目前我們的糧食生産者、國家糧食主産區的地方政府還沒有抗旱的積極性和警惕性。

  “我國雖然在抗旱方面有完整的制度體系,但是真正涉及抗旱工作的糧食主産區的地方落實起來還存在問題,主要是平時對抗旱設施的維護以及對水資源的調配等工作都做得不夠到位。抗旱設施維修保養所需費用較高,這也導致經濟比較緊張的農民和地方政府在平時缺少應對旱災的積極性。”廖永松説,“要想真正有效地防旱,除了有完備的抗旱機制外,還要從實處真正地調動起農民和糧食主産區地方政府的抗旱積極性,各級政府應當積極地對抗旱設施進行維護。”

  據了解,為了調動各級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提出,要按照中央領導和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要求,立足於抗大旱、抗長旱、抗連旱,科學抗旱,依法抗旱,切實將各項抗旱措施落到實處,切實將各項抗旱補助政策落到實處,全力以赴做好抗旱工作。此外,北京、山東、山西、河南等地亦出臺了針對性的措施,強化財政補貼的執行力度,積極應對嚴重的旱情。

  “三農”問題研究專家、中央黨校教授張虎林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説,目前的旱情很緊急,全國從上至下都在抓緊抗旱。引起這波旱情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抗旱設施維護不足的原因外,抗旱設施投入“欠賬”太多也是原因之一。

  “灌溉等防旱設施存在建設不足的情況,導致防旱抗災能力差,阻礙了旱情的疏導。”張虎林説,目前,對抗旱、水利設施的建設還沒有強制納入到常規化建設中去,各地的投入也各不相同,這就造成了抗旱設施等防災投入“欠賬”太多。直到發生自然災害,這些“欠賬”才受到重視,但是災情一過,常規性的建設還是不到位。

  張虎林還認為,旱情的發生與樹木植被等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也有著不可割裂的關係。

  “生態破壞容易引起災害性天氣。以綠色植被為例,綠色植被是天然的綠色水庫,具有重要的保水涵養水源的能力。”張虎林向記者舉例説,雲南省某縣去年遇到旱災,而縣裏的一座山上因為有大面積的林木,所以山上的梯田未受到旱災。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以上所談到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舊賬”太多、設施維護力度不夠、生態遭破壞等問題,在今年中央1號文件中,都提出了應對之策,這些問題將有望得到解決。

  據了解,今年中央1號文件中指出,要全面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大江大河治理,加強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態保護,合理開發水能資源,強化水文氣象和水利科技支撐。同時要不斷創新水利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加快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

  中央1號文件還要求,要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進一步提高水利建設資金在國家固定資産投資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專項水利資金,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多渠道籌集資金,力爭今後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應當把設施建設、中央地方對此建設的投入比例等規定納入法律法規中,提高其指導力度和強制約束力,同時完善環境法對植被等自然資源保護的內容,以此來預防災害、加強抗災能力。”張虎林説。

  廖永松對此表示贊同,但他同時也對記者表達了他的擔憂。

  “這其中存在一些難題。大部分的糧食主産區往往都是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因此即使法律對水利設施建設及資金投入作出了規定,但是在地方政府的實際執行運作過程中還是會存在一些困難,較難執行。比如規定地方政府要維護水利設施,但是資金又是很大的問題。”廖永松説,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時,一定要注意法律法規的可行性。此外,還要從法律以外的多方面著手,綜合解決問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