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周強“回村過年”彰顯“在一起”的為民觀

2011年06月03日 22:05:28  來源:紅網
字號:    

  “我是楠竹山村的‘榮譽村民’,今天回村過年來啦!”臘月二十九,帶著對農民群眾的深情牽掛,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強來到湘陰縣楠竹山村,看望慰問鄉親們,並在村敬老院與老人們一起吃團年飯,共同祝福新春。(2月1日湖南日報)

  過年,一個無限美好的詞彙,充滿著祥和與希望,無論你身處何方,所有人都心向同一個方位,那就是家!回家成為當前人們最具“羨慕嫉妒恨”的一個話題,所有的忙碌與奔波都是為了回家的最大意義:“在一起”!是的,我們需要“在一起”,曾經多少危難時刻、多少甘苦酸甜的日子,因為我們“在一起”,我們挺過來了,“在一起”是一種無限溫暖的信念與力量!“在一起”更是一種可貴的精神與品質!

  作為一個領導幹部如何對待這個特殊的日子,如何加強與人民群眾“在一起”,折射出幹部的黨性原則與人品官德?據報道説,湘陰縣楠竹山村是周強的新農村建設聯繫點,這已是他第四次來到村裏看望大家。從周強連續四年的足跡裏,我們看到了一個領導幹部的為民心跡。

  對於普通人而言,春節意味著闔家團圓,而對於周強來説,春節經常是他最為奔忙的時刻之一。他不能像普通公民一樣,和家人團聚,安享假期,而是連續四年在農村過年,走訪慰問、與民同樂,既體現了中國悠久的政治傳統和文化傳承,也給其注入了新的執政特質:以“在一起”的理念始終體現為人民服務,以“在一起”的為民觀著力彰顯執政為民!

  品讀周強春節期間的足跡,梳理這些春節故事,我們發現,周強一年來思考最多的、牽掛最多的問題,也都反映在這足跡裏、故事中。周強走進楠竹山村,同百姓一起拉家常、話收成、吃年飯,真正走進去、深下去,感受百姓的冷暖喜怒哀樂,這正是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彰顯,是黨的執政為民理念的生動實踐。

  中國共産黨作為執政黨,是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她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所以“與人民在一起”決定著她的未來,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正如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的,“為什麼過去很困難的局面我們都能渡過?根本的問題是我們的幹部、黨員同人民群眾一塊苦。”在改革開放和長期執政條件下,黨脫離群眾的危險增加了。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都反覆強調,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對於一個正在轉型中的社會,人間真情是最牢固的紐帶,最能打動人的永遠是真情。而春節是一個最易讓人動情的特殊時刻。梳理近年來周強書記的春節足跡,都是“同人民在一起”的,其春節足跡連接的是黨群魚水深情,彰顯的是執政為民的個性顯現。如果我們每一個幹部,在特殊的時刻、在關鍵的時候,總是與人民群眾在一起,我們黨的事業就會蓬勃發展、無往而不勝,我們國家的未來就一定能夠振興崛起,昂然屹立於世界。

  有什麼樣的“心跡”就會有什麼樣的“足跡”。面對周強多年來春節同村民在一起的足跡,每一名領導幹部都必須想一想,自己今後的足跡在什麼地方?自己的“心跡”是否做到了“永遠和人民在一起”。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