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省委書記“熱淚盈眶”叫人沉思啥?

時間:2010-11-14 19:27   來源:天山網作者來稿

  有則新聞頗值一評,便是《湖南省委書記周強看民工演唱<春天裏>熱淚盈眶》。(11月11日湖南紅網)

  報道披露,11月9日,在湖南省優秀大學生村官表彰會上,周強對與會的大學生村官們説 “我每看一次農民工演唱《春天裏》的視頻,都感動的熱淚盈眶,你們也應該去看一看。”

  其實,這已是這位省委書記第二次推薦《春天裏》了;第一次是3天前,在7日召開的九屆湖南省委常委中心組學習會上,他在做總結時説:“最近在網上看到農民工王旭和流浪歌手劉剛演唱的《春天裏》的視頻,用歌喉唱出了雖身居社會底層但對夢想執著追求的生命力,非常令人感動。”

  作為一名省委書記,其每天的忙碌,用日理萬機形容怕都不夠,卻為何在短短三天中,竟兩次情不自禁地力薦這首歌?這叫人不得不沉思這樣兩個問題:

  一是:青年們當如何面對人生?

  《春天裏》抒發的是農民工的情懷,他們在陌生的城市裏雖然勞累辛苦,雖然難卜未來命運,但他們甘願把汗水獻給這座城市,祈望即便有朝一日“不在了”,也想把自己埋在春天裏……而演唱這首歌的兩個人都是農民工,44歲的王旭從河南商丘到北京打工已經10年,燒過鍋爐,當過制藥廠倉庫復核員,每月工資僅1000元,租住在一間七八平米的屋裏,月租就得600元;29歲的劉剛在部隊退伍後從黑龍江來到北京,曾打過零工、做過小買賣,他租的房子更小,月租400元。兩人每天在地下通道唱歌,僅僅能勉強糊口,有時欠房租還得找朋友借錢先墊上,唱歌掙多了再一點點還……就是如此窘迫,他們卻從未放棄過對未來希望的堅持,那麼頑強,又那麼樂觀。

  周強熱情推薦讓村官們看,不光是對大學生們的鼓勵,也是對所有青年的期待。其間的道理,很簡單:不經風雨,何有彩虹?於是,不禁想到了毛主席的名句:“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不禁想到了雷鋒的日記:“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雨”;也不禁想到重慶市剛剛發出的號召:“大學生應再向工農兵學習”。

  那些不願意紮根基層、那些拒絕去窮鄉僻壤、以及那些貪圖享樂的“戀城族”、不勞而食的“啃老族”等等,等等,面對《春天裏》,該不該沉思?

  二是:官員們該如何執政?

  現如今,各地各級官員,嘴上都會説“執政為民”;但能不能真正踐于行,恐怕得畫個問號。

  周強之所以要在省委常委會上特意提到《春天裏》,意義再明顯不過,那就是敦促、提醒、告誡領導幹部們要走訪基層,要到民間,因為只有真正深入到社會底層,才可能知民情、解民意、聞民聲,進而去為勞苦百姓們排憂釋難。實打實地這樣去做了,才會有社會和諧,也才會有民愛黨、民擁政。周強是省委書記,劉剛是名不見經傳的一個流行歌手,而王旭,則是再普通不過的農民工,這三個身份地位迥異的人,對人生的感受卻又如此的一致,這是一幅多麼溫暖和美的情景啊,委實令人咀嚼再三。

  於是想問,面對演唱《春天裏》的兩位身居社會底層的農民工,面對至今仍然衣食住行有憂、身染疾病缺錢醫、孩子上學湊不齊款的弱勢們,那些漠然視之、甚至不聞不問的官員,該不該捫心反省?還該不該繼續坐在“臺上”?

  天山網特約評論員:姚泰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馮江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