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5位外國科學家獲2010年度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

2011年06月03日 22:05: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1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國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等出席大會。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3位德國科學家、1位美國科學家和1位法國科學家14日被授予2010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中共中央、國務院當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等5大國家級科技獎項一一揭曉並頒獎。

  榮獲2010年度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的5位外國科學家分別是:

  德國籍國際知名天體物理學家艾伯特赫爾曼格哈德伯納。他是推動中德雙方天體物理學合作的先行者。1979年以來,伯納教授通過舉辦講座、中德雙邊系列研討會和接納中國學者到馬普天體物理研究所做研究工作等,有力推動了中國現代天文學發展,為中國培養許多優秀人才。他建議在中國科學院建立馬普青年夥伴小組,目前已建立20余個夥伴小組,學科遍及數學、物理、化學、天文、生物等基礎研究領域,為中科院引進了傑出人才和新的學科方向。作為德方負責人,伯納教授在上海天文臺建立了青年夥伴小組,現已成為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團隊。

  美國籍能源系統工程與智慧控制專家甘中學。他帶動幾十名海外人才回國,創建煤基低碳能源實驗室,已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養了一批相關領域的科研人才。甘中學博士有效促進中國民營企業與美國和俄羅斯國家實驗室的合作,他作為企業界的代表,為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的建立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法國籍國際著名空間物理學家、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所長羅格博奈。1990年以來,博奈教授積極支援中國科學家參加歐洲空間局的星簇計劃,並在中歐合作“地球空間雙星計劃”的立項與實施過程中發揮核心作用。他在擔任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主席期間,力促中國空間科學家走向世界舞臺,為中國空間科學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德國籍環境規劃專家克勞斯托普弗。他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20多年來,托普弗教授積極推動中德、中非合作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中國政府的合作,把水處理技術和水資源管理、環境管理新技術引入中國,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和崇明生態島建設等提供了重要建議。在其推動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同濟大學共建了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托普弗目前出任該院首席教授。

  德國籍建築材料專家福克荷弗裏德維特曼。自2002年受聘于青島理工大學以來,維特曼教授培養博士、博士後40余名,在促進該校混凝土材料及相關領域的科研、實驗室建設、人才培養及國際學術交流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青島工作期間,他參與解決了一些重大工程的技術問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