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項(人)獲本屆國家科技獎 自主創新成亮點

時間:2010-01-12 12: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1日,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等5項國家科學技術獎頒獎在京舉行。

  本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授獎374項(人)。自主創新、生命科學、醫藥衛生等紛紛成為本屆科學頒獎亮點。

  青年、海歸成創新主力,農民躋身科技前沿

  在此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中青年人才和海外歸國人才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在200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三大獎完成人中,45歲以下的比例達到58.3%,在國家自然科學獎第一完成人中,留學歸國人員比例達到60.7%。

  河南農民呂平安,在自家責任田裏潛心開展小麥育種近30年,先後培育出10多個小麥高産優質新品種(係),成為千里黃淮麥區小麥的領航品種,累計推廣種植面積1.84億畝,增産小麥74億公斤,創社會效益80多億元。

  天津農民郭玉富自主研發的全幅玉米聯合收穫機,含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專利13項,成功解決了我國傳統的玉米機械化收穫必須對行的技術瓶頸。

  高校佔領創新高地

  在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授獎項目中,全國高等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6項,佔授獎總數的57.1%。全國高等學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31項,佔授獎總數的79.5%。兩項一等獎均為高校獲得。

  全國高等學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151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146項),佔授獎總數的68.0%。其中,高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的94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91項),佔授獎總數的42.3%。

  國家三大獎通用項目全國高校共獲得164項,佔授獎總數的64.8%。

  截至2009年,高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共489項,佔授獎總數的52.3%,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共1191項,佔授獎總數的37.0%,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共3044項,佔授獎總數的30.9%。

  從2009年的獲獎情況可以看出,高校的獲獎比例持續增長,説明國家近年來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以及高等學校更多地承擔國家各類科技攻關項目,成效逐步顯現。

  沿海地區創新活躍

  上海科學家和科技創新成果今年在國家科技獎勵五大獎均有斬獲,共有56項(人)獲獎,佔全國授獎總數的15.0%,連續第八年獲獎總數佔全國比重保持兩位數。

  上海今年在國家科學技術獎五大獎上全面獲得豐收,是繼2005年後再次取得“五朵金花”同時綻放的一年。在這些獎項中,由高校和研究院所領銜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31項獲獎。同時,創新企業異軍突起,由中石化上海石化院、華東理工大學和中國石化集團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乙苯脫氫制苯乙烯關鍵技術軸徑向反應器和新型催化劑的研發及應用”項目,實現了苯乙烯反應裝置的國産化,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截至目前,上海已有2家企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自主創新企業,3位工人獲得工人技術創新獎,3部科普著作獲得科普獎。獲獎成果涵蓋領域廣,創新主體涉及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

  浙江省共有36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繼2007年29項、2008年25項連續兩年大豐收後,再創歷史最高水準。據浙江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第一完成單位項目達19項,數量為歷年最高。

編輯:肖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