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媒體稱民生是2011最大國計 收入分配改革必須破題

2011年06月03日 22:05:49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生,就是最大的“國計”。“十二五”期間,“民生為本”是改革和經濟發展的主色調。規劃要求,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十二五”開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紮實實辦幾件實事。俗話説,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安。2011年,百姓最關心的這三樁事能否得到進一步推進?對此,人們充滿期冀。

  民生之源:收入分配改革必須破題

  鏡頭回放:

  全國30個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無疑是2010年值得記錄的一筆。自2010年2月1日江蘇率先啟動,各地紛紛上調,幅度平均超過20%。調整後的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為上海市112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為北京市11元。儘管如此,不斷攀高的物價依然引發普通居民對提高收入的強烈訴求,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成為普遍呼聲。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關乎每個人的生活,又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

  此前,收入分配改革工作一直在推進,但改革的總體方案遲遲未能出臺。可喜的是,2011年收入分配改革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其列為2011年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剛剛閉幕的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明確表示,“十二五”期間已經到了工資收入分配改革“必須破題”的關鍵時期。他強調,要“深化工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促進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資收入分配格局。”

  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國工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工資分配關係逐步理順:建立公務員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工資制度和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工資集體協商穩步推進,最低工資、工資指導線和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制度得到落實;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分配激勵和約束機制初步建立。基本解決了國有企業工資歷史拖欠問題,全國共清償665.4億元,惠及職工1670多萬人;2010年,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檔平均為870元,比2005年的平均484元提高了80%……

  接下來,改革如何深化,如何讓廣大人民進一步共用發展成果?

  “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工作,進一步完善企業工資分配和監管制度。”尹蔚民要求,各地根據本地實際適時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推進工資集體協商,積極探索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同時,完善工資指導線、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行業人工成本資訊指導制度,擴大企業薪酬試調查範圍等等。

  “收入分配改革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從深層次看則是經濟社會體制與經濟發展方式的問題,必須統籌考慮,加快推進。”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表示。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