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領導幹部尤需強化“民生”意識

時間:2010-10-20 15:54   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強調,“制定十二五規劃,必須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顯而易見,十二五期間,保障和改善民生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這既是對各級黨委政府執政能力強弱的考驗和檢測,也是對各級領導幹部的發展觀政績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經過三十年的高速發展期,我國的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在國強的基礎上,實現民富已經成為人民群眾的最新期待。能不能實現國強民富,不僅關係到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更關係到社會和諧穩定,小康社會能否早日實現。黨中央審時度勢,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十二五期間的重要發展任務,可以説適應了形勢,順應了民意,找準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切入口。

  “政治路線確定以後,幹部是關鍵因素。”十二五期間,各地能不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重要任務抓緊落實好,關鍵靠各級黨委政府的執行力和落實力,尤其靠各級領導幹部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而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領導幹部只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強化民生意識,才能真正搞明白“發展依靠誰,為了誰”這個核心問題,才能堅持用群眾的觀點認識發展、推動發展,自覺地讓人民群眾共用發展成果。才能防止主觀主義、形式主義、見物不見人等錯誤發展觀的誤導,遏制違背人民意願、急功近利、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的執政衝動,避免出現“一代人的政績幾代人的禍害”等違背科學發展觀的短期行為。

  各級領導幹部強化“民生”意識,就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主要任務和自覺追求,按照全會公報要求的,“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樹立正確政績觀,努力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