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公立醫院改革在攻堅中前行 內外聯手向"看病貴"宣戰

2011年06月03日 22:06:0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回望2010)公立醫院改革在攻堅中前行

  

  資料圖片:公立醫院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逐步取消藥品加成。

  新華網北京12月12日電 管理疏忽,技術失誤,商業賄賂、醫療糾紛……12月9日開播的醫療職業劇《醫者仁心》正講述著“仁華醫院”一年中的是是非非。接二連三的事情使這家公立醫院成為一個即將爆炸“火藥桶”。

  創新管理體制、加強內部管理、完善上下聯動……近一年來,部分城市用實際行動演繹公立醫院改革的艱難前行。全國47個國家和省級城市陸續拿出方案、啟動改革試點,力圖走出熒屏中所展現的現實困境。

  “管辦分開”在爭議中破冰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每天接診量多少?本地患者和外地患者的比例多少?老人孩子各多少?……對於這些問題,主管衛生工作的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連用了幾個“不知道”,突顯了當前北京市醫療機構管理的尷尬處境。

  2010年10月27日,北京市首都醫藥衛生協調委員會成立,致力於有效協調、整合優化所有在京醫療衛生資源。北京市還將成立由衛生局管理的醫院管理局,負責市屬公立醫院國有資産管理和監督、醫院主要負責人聘任等。這是北京探索公立醫院“管辦分開”邁出的實質步伐。

  近一年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積極探索創新管理體制:有的成立市政府公立醫院管理機構,在衛生部門下設執行機構;有的成立由衛生局管理的公立醫院管理機構,對醫院實行全面管理;有的直接委託衛生行政部門履行出資人職責;有的成立在衛生行政部門之外的公立醫院管理機構。

  如果説公立醫院是深化醫改的攻堅“堡壘”,那麼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改革則是這個“堡壘”的核心。

  長期以來,我國在公立醫院管理上職責不清,衛生行政部門既辦醫院又管醫院,出現監管缺位、執法不嚴等問題。今年2月出臺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建立協調、統一、高效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

  但是“管辦分開”怎麼分?相關各方至今存在不同意見,試點模式也多元。對於已有的探索模式,北京大學教授顧昕認為,盯著出資人設置在哪沒有意義,關鍵要看出資和監管是否分開。

  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表示,需要在跟蹤、評估和比較這些不同模式中發現符合衛生規律和我國國情的模式加以推廣。

  對老百姓而言,提高公立醫院的效率和品質安全、能“看上病、看好病”才是最終的判斷標準。

[責任編輯:鐘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