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堅持走政治體制改革的“中國道路”

2011年06月03日 22:06:3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改革開放繼往開來之際,“十二五”規劃藍圖即將展開之時,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勝利召開。全會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三十年經濟發展,多少中國人從過去“吃不飽”到今天 “吃得好”,從過去的“煤油燈”用上現在的“節能燈”,中國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三十年前不曾有的高樓、彩電、汽車紛紛進入尋常百姓家,中國人民對國家的熱愛,對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與日俱增。中國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與中國共産黨人始終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密不可分。

  政治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講,取決於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願,取決於基本國情和歷史文化條件。近代中國積貧積弱,中國人民飽受奴役和剝削,正是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才走上了獨立自強的道路,從那時起,黨和人民的前途命運就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正式確立,數億中國人從此擺脫了在政治上無權利的悲慘命運;改革開放以來,政治體制改革保證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過上富足的生活。要找到適合中國的政治制度,過去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套用,現在也沒有成功的模式可以照搬,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一開始就是走自己的路,今後也必然從中國自身的民意、國情和歷史文化條件出發。

  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是因應時代召喚與時俱進的主動改革。政治體制與經濟發展是一個動態互動的過程,封閉和僵化就不能進步。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一直不曾停下腳步。一方面,為服務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政府主動退出“不該管”的領域,實行政企分開,推動政府資訊公開,建立公務員制度,服務型政府建設日趨完善,同時積極介入公共事務,加大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的投入,政府權責更加明確;另一方面,穩步擴大人民民主,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反腐力度不斷加大,官員問責機制、監督機制日益常態化,這些舉措實實在在地保障並增進了人們的政治權利。

  近年來,網路新媒體技術的革新,使中國進入“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率先垂范與網民互動,民意表達空前活躍。“擴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的理念在各個領域推進,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內容。當今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行各種各樣的政治制度,都是人類政治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這些制度不能感情用事、人云亦云,而應該著眼于實際。鄧小平同志提出評價一國政治體制、政治結構是否正確的“三條標準”,是被中國改革證明了完全正確的論斷。三十年來,無論是重大自然災害,還是經濟危機、政治風波,都沒有使中國改革偏離航向,這就深刻驗證了中國政治制度的優越性。人們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越來越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越來越堅定。

  發展永無止境,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是中國共産黨的堅定選擇。我們堅信,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有序參與下,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必將走出一條成功的“中國道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