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特區慶生中央送禮珠海大擴容 珠港澳合作腹地增

2011年06月03日 22:07:14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陸地擴容約7.5倍 含海洋面積擴容約33.6倍

  昨晚(26日晚),珠海經濟特區迎來三十歲生辰當日,珠海接到中央送來的生日厚禮,國務院批復同意珠海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到全市。特區擴容從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1980年8月,在珠海設立經濟特區,面積僅6.8平方公里,特區面積先後經過1983年、1988年兩次擴大後,2009年橫琴島納入珠海經濟特區範圍,至今珠海經濟特區總面積擴大為227.46平方公里,佔全市陸域面積的12%。昨晚,珠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黃曉東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經國務院批准,珠海經濟特區範圍再次擴大到全市,據了解,珠海市僅陸地面積達1700平方公里,含海洋面積達7653平方公里。

  黃曉東表示:“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送給珠海經濟特區30歲生日的最好禮物,也再次説明黨中央、國務院和廣東省委、省政府對珠海經濟特區在新的歷史時期繼續發揮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作用寄予厚望。”

  國務院《關於擴大珠海經濟特區範圍的批復》中要求,廣東省和珠海市要做好特區範圍擴大後的統籌規劃工作,要按照走集約化、內涵式發展道路的要求,切實做好特區城市管理、産業佈局、土地利用和城市規劃等工作,進一步發揮特區在改革開放中的“窗口”和“試驗田”作用,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逐步建立以創新為內在驅動力的發展模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探索經驗,為推動珠三角經濟區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珠港澳地區共同繁榮作出新的貢獻。

  落後小縣變特區

  珠海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個重要城市,2008年,國務院明確珠海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珠海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新會、臺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是中國的五個經濟特區之一。1980年8月,在鄧小平的倡導下,中央正式決定把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設立為經濟特區,由此拉開了珠海經濟特區發展的序幕。廣東省南部的一個默默無聞、經濟落後的邊陲小縣珠海,掀起了建設熱潮。

  珠海得名有來歷

  珠海位於珠江口的西南部,因位於珠江注入南海之處而得名。有關珠海地名出處的傳説頗多,但最經得起推敲的還應該是從地理角度給予的釋義。珠海唐家與伶仃洋之間海域,古代就被當地居民稱之為“珠海”。在《唐氏族譜》上,有人取名為“唐珠海”(明朝永樂年間)。民國初年唐家三峰小學的《校歌》中,其歌詞有“前環珠海,後枕鵝峰”之句。可見這片海域早已有“珠海”之稱。因此,珠海建縣時,由於這一地區位於珠江出海之處,故稱之為“珠海”。

[責任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