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特區28年,請記住萬千無名英雄

時間:2010-08-25 13:11   來源:深圳特區報

  網路視點

  30年的改革開放,28歲的深圳特區,一路走來的故事中閃現著許多動人情節。誰為深圳發展貢獻著才智和青春,堪為功勳人物?誰經歷過創造過深圳的第一?誰擁有一段深圳歷史,誰正在改變深圳歷史?許許多多主題等待人們去解讀去充實。最近,深圳的網友們通過多種形式紀念這偉大歷程,回顧那些事、那些人。

  “網路檔案館”記錄普通人的深圳歷史

  “請擁有一段深圳歷史”,深圳新聞網推出的“深圳人網路檔案館”成為千萬“無名英雄”的網路檔案館。

  打開這個虛擬的“檔案館”,設計者對於普通勞動者的尊重撲面而來。主題圖片便是一個戴著安全帽的工人在奮力勞作。主題詞更寫道:“特區28年來,數以千萬計的勞動者在這裡留下了汗水和青春。你們,為這座城市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你們,是這座城市不可忘卻的記憶和歷史。”

  許多網友都通過點擊“我要簽名”圖標,填上個人資訊,得到一張寫著“感謝您為這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貢獻了您的熱情和青春歲月”的榮譽證書。余朝勝、任小梅、薛火釗、康健……一個個普通人的名字,成為檔案館的主角。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既有在深圳生活了20多年的老深圳,也有來深圳兩三年的建設者,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深圳的發展默默奉獻。他們的名字合在一起,便成為一座深圳人的網上檔案館。目前,這座檔案館已經為1200多名普通市民“頒發”了榮譽證書。

  網友“深圳主義者”十分欣賞這個檔案館,“希望有更多的人參加,以普通人的身份顯示每個個體在改變歷史中所起的作用。”他還期盼能修建一個實體檔案館,“更希望經過長期的徵集,可以將虛擬的檔案館變成實體的,修建一個真正的檔案館,與正在修建的改革開放博物館相互補充。不僅有‘改革開放大事記’,也有‘改革開放小事記’,有功勳人物,也有咱們小人物。”

  在“檔案館”裏,還有不少網友發表文章記錄自己來深圳之後的經歷,這也成為深圳發展中的個體珍貴記憶。網友“王文華”已經在深圳生活了17年,她對這座城市充滿感情,“我們愛深圳,不僅僅是因為深圳給了我們一個新的家,新的生活,而是因為我曾經看著它是怎麼變成如此美麗迷人的國際花園城市,我們所有的青春都給了這座城市,我們從一無所有、背井離鄉的外來打工妹,到現在有家有事業的深圳人。我們所得到的、所經歷的和所學到的,是我們一生中最大的財富。”

  而來深圳四年的“董力平”也寫下了自己成長的感悟,“在深圳這四年裏,我一步步地向前行走著,已不再是當初那個17歲的黃毛小子了。如今我已在這裡成長了起來,成了一個可以養家立業的男人,同時為自己的夢想繼續在深圳努力奮鬥著。”

  民間版“深圳功勳人物”受到熱捧

  與“深圳人網路檔案館”相呼應,網友“木匠”發起了“曬曬為深圳發展做出過貢獻的功勳人物”,號召大家將自己認為對深圳發展有功的人物都“曬”出來。網友們紛紛將自己認為對深圳發展做出過貢獻的人物貼上論壇,很快,一個民間版深圳功勳人物志,便由網友自發繪就。他們中間,既包括為創建特區謀篇佈局的領導人;也有為特區經濟建設貢獻才智的商界英才;還有在文化藝術領域成就卓著的人物;更有默默無聞,在深圳揮灑青春熱血的普通人。

  網友“木匠”説,“提到深圳,提到特區,就一定要提到鄧爺爺,沒有這位《春天的故事》所歌頌的老人,就不會有今天的深圳。因此,如果要評深圳功勳人物,就一定要把鄧爺爺排在首位。”“任仲夷、吳南生、梁湘、李灝、厲有為、袁庚……”網友們充滿敬意地將特區建設的拓荒牛們的名字和事跡貼出來,表達感激與祝福。“感謝老一輩的努力要不怎麼會有現在的我們、今天的深圳!”網友“shinreincxm”説。

  為特區發展做出貢獻的普通人,也受到網友的關注。“木匠”記起了當年的打工妹,“深圳的發展,缺不得千千萬萬勞動者,他們之中名字最響亮的就是打工妹了,她們從全國各地來到深圳,用雙手創造財富,創造自己的未來,也創造了深圳的輝煌。”網友“shuangmian”則專門拍攝了一組照片,其中包括馬路上的清潔工、工地上的建築工人、以及公交司機,“他們也都是深圳的功勳人物。”

  “記住為深圳發展做出過貢獻的功勳人物,記住我們的兄弟姐妹,記住深圳的昨天,展望深圳的明天,建設更加美好的深圳。好人一生平安,為深圳發展做出過貢獻的人們一生平安。”網友“hushimin”為功勳人物送上祝福。

  “尋找深圳創造的第一”細述特區輝煌

  這邊“檔案館”高朋滿座,功勳人物彪炳春秋,那邊一個號召大家尋找深圳創造的“第一”的活動又成為網上熱點,短短幾天,點擊量便超過了10000次。

  説起深圳所創造的第一,不少網友都是耳熟能詳,如數家珍。“中國土地使用權第一次拍賣深圳敲響第一槌。”網友“少林狂僧”第一個跟帖。

  “深圳的寶安股票是中國現代上市公司股票第一家。”網友“站在海邊”將自己在網上搜索到的照片貼出來,講述起深圳的又一個“第一”。

  “深圳創造的第一實在太多了,”網友“少林狂僧”樂呵呵地當起了“搬運工”,為大家集中展示深圳創造的第一:“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外匯調劑中心;成立了全國首家從事國有資産經營的控股公司;創建了全國第一個保稅工業區;1987年成立的深圳特區證券公司開了新中國證券業的先河;1987年,我國第一家由企業集團創辦的銀行——招商銀行在蛇口開業;1992年,我國首家生産資料期貨交易所——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正式開業……”

  “我們現在也在經歷、在見證、在創造著深圳的第一,”看著大家津津樂道地聊著,網友“blanc”很驕傲地宣佈自己也是這些“第一”的見證者。“不但見證深圳的第一,我們還在不斷創造新的第一。”網友“烤油餅”説,深圳的每人平均GDP已經連續多年名列全國第一了;深圳的賽格是亞洲整合電路元件最大的交易市場,交易量也是第一;深圳中心書城面積是全國第一。“這些第一,都是正在發生的。”

  深圳的第一這麼多,但回顧過去更要著眼未來。網友“小河淌水”總結道,“過去的並不是就過去了對現實、對將來具有重大意義。回憶是為了未來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是為了幫助我們走得更遠走得更好。回憶深圳的過去對深圳的未來同樣有意義。”(作者 周海彬)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馮存健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