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引關注 延期退休等於飲鴆止渴

2011年06月03日 22:07:29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字號:    

  就我國的幅員條件而言,客觀上存在一個最佳的人口數量規模

  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成為各界人士關注的一個熱點。由人口老齡化問題,又引發了有關退休年齡、養老保障以及人口政策等一系列相關問題的爭論。當前應當強調理性、冷靜地面對人口老齡化問題,跳出某些認識誤區。

  首先,老齡人口增多是正常現象,不必驚恐。一般認為,60歲及以上人口為老齡人口。老齡人口超過總人口的10%,即為老齡化社會。根據權威數據,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的人口總數約為1.5億左右,佔總人口的比重為12%左右。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另據統計,我國65歲以上人口約為8000萬左右,70歲以上人口約為5000萬左右,80歲以上人口約為2000萬左右。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比我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大幅度提高了。

  同時,也應看到現在的老齡人口概念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相比已經不完全是一回事了,甚至和改革開放初期比,也是不同的。現在60歲的男女人口,其生命體徵、健康指標、體能發育,明顯強于幾十年前的同齡人口。在很大程度上,現在的60歲人口仍然是勞動人口,仍然可以從事相當程度的腦力勞動和一定程度的體力勞動。至於日常生活自理,更是不成問題。

  也就是説,現在的60歲人口不是生活不能自理、衰老不堪、拖累年輕人、給社會和單位增加負擔的人口,而是尚可正常勞動、正常生活的人口。從這個角度看,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實屬波瀾不驚,不會帶來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

  其次,延期退休等於飲鴆止渴。儘管我們承認60歲人口依然具備勞動能力,但卻不應以此為理由提出延期退休。

  我們國家是一個勞動力大國,勞動力過剩和就業壓力將長期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延期退休,客觀後果只能是佔用理應提供給年輕人和其他就業適齡人口的勞動崗位,進一步加劇就業緊張局勢。

  而且,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進一步提高,我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65歲、70歲人口依然具備勞動能力。到那時候,我們該怎麼辦?是否也要提出65歲、70歲乃至75歲、80歲退休呢?

  其三,養老問題應當主要通過社會化服務解決。面對老齡化社會,引起人們憂慮和不安的一個主要理由是數量眾多的老齡人口撫養問題。也就是所謂“誰來養活老人”的問題,即“2個孩子贍養4個老人”的問題。

  表面看來,是有這個問題。現在就已經大量出現了一對年輕夫婦贍養兩對老年夫婦的家庭現象。但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是,靠誰養老?是靠子女,還是靠國家、靠完善的社會化養老服務?

  從根本上講,養老應當靠國家,靠完善的社會化服務,子女起輔助作用。比如養老金,應當由國家負責提供。現在這個問題事實上已經開始得到解決了。從2010年開始,我國將在更大範圍內在農村推行養老保險制度,力爭在3~5年普及。國家已逐步承擔起了應有的養老責任,這是我國社會進步的一個重大標誌,也是改革開放的一個重大成果。

  又如養老設施、養老社會化、專業化服務問題。這是目前我國社會事業的一個薄弱環節。具體表現為養老設施數量少,服務標準低,在大多數地方根本沒有提上日程。現在最需要加快發展、加強扶持的就是這個領域。在普遍解決了養老金問題後,只要我們接著解決養老社會化服務問題,人們憂慮的老齡人口撫養問題就會順利得到解決。

  再看,人口總量有一個最佳規模問題。人們普遍承認這樣一個公理,即任何事物都有一個最佳狀態。我們可以説實現最佳狀態難度很大,但無法否認存在這樣一個最佳狀態。具體到我國,在現有的幅員條件下,如果只有1000萬人口,肯定是太少了,這就不是一個大國了。這是一個極端。

  然而,如果走到另一個極端,人口超過20億、30億,我國各方麵條件都無法承受,甚至有出現環境崩潰的可能。退一步講,屆時即使我們能夠勉強硬撐下來,每人平均發展指標也會大打折扣,各個方面都繃得很緊。如果我們能夠避免出現這種局面,為什麼不去努力避免呢?就我國的幅員條件而言,在1000萬人口至20億人口之間,客觀上存在一個最佳人口數量規模,或稱理想人口規模、適度人口規模。這個規模可能是5億,也可能是10億。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現在就應當著手探索的課題。

  從這個角度分析,有的學者提出取消計劃生育政策、任憑人口自然增長,稱“到時候肯定能夠找到解決辦法”,或稱“印度不怕人口多,我們也用不著怕”,或稱“只要達到以色列的發展水準,我國可以養活30多億人口”,這些,肯定是缺乏根據的,甚至可以説是不負責任的。(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嚴偉)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