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發改委官員稱中國今年經濟增長仍會在9%以上

2011年06月03日 22:07:45  來源:
字號: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佈了我國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應該如何審視這些數據背後的含義,這些數據對下半年我國宏觀政策會有怎樣的影響,下半年經濟形勢如何?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就此進行了解讀。 

  增速回落不是“二次探底”

  問:請您點評一下我國上半年宏觀經濟運作的整體態勢。

  答:從公佈的數據來看,上半年宏觀經濟總體上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的基本態勢。從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來看,內需和外需更趨協調。我們上半年經濟增長主要是內需拉動的。隨著全球經濟緩慢、溫和的復蘇,我們的出口形勢也開始轉好,這樣就使得內外需在總體上更趨協調了。

  問:上半年我們的GDP同比增長了11.1%。但是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長了10.3%,比一季度回落了1.6%。您認為回落的原因是什麼? 

  答:首先,相當程度上是基數的原因。如果剔除這些基數因素的話,那麼今年二季度跟一季度增長數據應該説是差不多的。第二,今年一季度11.9%,包括上半年11.1%。如果全年都保持這麼高的速度,也超出了潛在的增長水準,會使得經濟總需求的壓力過大。所以宏觀調控在方向上也會適當減緩增長速度。我們上半年出臺的包括市場流動性的管理,清理地方融資平臺,壓縮過剩高耗能産業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使這種過快的增速趨向比較合理的區間。

  問:增速回落是否會帶來經濟的“二次探底”?

  答:從過去30年的趨勢來判斷,我們年均增長率是9.9%,所以這個潛在的增長水準一般認為就在9%到10%之間,而且隨著中國經濟基數的增加,潛在增長水準可能會有所回調。上半年11.1%的水準,應該説還在潛在增長水準之上,所以説適度的回調不用擔心。這個探底的內涵是什麼?如果回到去年一季度6.5%這個就叫“探底”,今年顯然不會回到這個速度上去,所以説沒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經濟的合理回調,有利於結構的調整,有利於均衡的、可持續的增長。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是好事,所以不要過於擔憂。

  影響股市積極因素會顯現

  問:近幾個月來A股市場表現欠佳,您認為下半年的經濟運作會給A股市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答:從內部來看,包括我們加強市場的流動性管理,地産的調控,清理地方融資平臺,壓縮高耗能行業等,對市場基本面的預期可能都會形成一定的影響。上證指數從年初3277點,下降到2319點,這個可能也超出了很多市場人士的預期。那麼再加上前期媒體對下半年經濟下行的各種預測,可能進一步強化了人們對這種市場的預期的影響。所以,我想下半年影響股市的一些積極的因素會慢慢顯現,這樣對股市逐步向好可能會起到一定積極的作用。

  另外,下半年有些促進經濟發展的舉措,也會對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起到一定積極作用。比如在産業層面上來説,現在國家正在制定戰略性新興産業規劃,比如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一代的資訊網路、新材料等,這些新興的産業都有投資價值,而且成長性會很強。

  另外,我們隨著“國家西部開發戰略新的十年”這個戰略的實施,西部地區也有很多大型的投資項目會啟動。有一些板塊也會成為投資的戰略,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基本面預期的恢復起到一些積極的作用。

  調控房産要創造更多投資渠道

  問:房控政策從出臺到現在,一些效果已經初步顯現了,您認為下一階段房控政策的方向是什麼? 

  答:房地産不僅需要這種短期政策的調控,更重要的是未來房地産市場的結構,需要一個制度性的框架。我們1998年房改以後,房地産的市場化競爭非常快。但在這個進程中,我們可能缺失了一塊東西,就是保障性住房。過去,我們這塊是不夠的,未來的制度框架裏面,需要做到幾個方面: 

  一、中國的住房制度要符合中國的國情,不能照搬美國的模式。二、要堅持市場化的方向。不能因為現在房價過高了就退回去。三、我們要重構保障性住房體系。今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裏面也提到,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特別是以廉租房和公租房為主體,使低收入者“居者有其屋”。四、房地産市場也需要有宏觀調控,不能完全任市場來調整。這次調整主要是針對過度的投資性和投機性的需求。這個話題就衍生出來,為什麼投資和投機需求都集中在房地産領域呢?這對我們資本市場的創新就有要求,能不能發展更多的産業投資基金,讓投資者有投資渠道。包括到國際市場上去,包括QDI進一步拓寬它的投資渠道。所以現在我們要去創造更多的投資者的投資渠道。

  下半年經濟形勢依舊複雜

  問:您預測下半年中國經濟的走勢會如何?

  答:今年上半年經濟總體保持了平穩增長,沒有出現大幅度的下滑。這為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但現在的經濟形勢是很複雜的,現在經濟沒有出現明顯的下滑,並不表明我們的經濟運作已經進入了穩定增長的通道,也並不表明我們的經濟運作有了根本的好轉。所以,我們對經濟形勢的複雜性還是要有充分的認識。

  從下半年的趨勢來看,有利條件還是很多的。首先,全球經濟復蘇的態勢越來越明朗,特別是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調整了貨幣增長預期,從4.2%調到了4.6%,這種復蘇的趨勢是在明朗化。

  其次,從國內來看,我們政策的基本方向不變,能夠保持宏觀政策的總體寬鬆。這一點是明確的。

  第三點很重要的是,在政府積極有效調控的同時,我們市場性的驅動力量也在增加,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民營投資增長率超過了國有投資的增長率,民營資本趨於活躍,市場力量在開始發揮作用,這些都是下半年經濟增長繼續向好的一些積極的因素。

  當然也有很多複雜的因素,下半年經濟依然面臨基數高的問題。我們到底是要短期的速度,還是要更長期的速度,這就是一種選擇。

  同時,我們下半年還是面臨著一定通脹的壓力,所以需要繼續堅持這種通脹預期的管理。

  另外,由於我們去年4萬億元的投資對經濟的貢獻率很大,今年隨著産能過剩問題的凸顯,投資增速,工業下半年有一定的回落,這種回落可能會給經濟帶來影響。

  最後,從企業層面來看,由於工資成本的上升、匯率形成機制的調整,原料價格還在一定的高位,都會對企業的生産成本構成一定的影響,這些因素都是下半年需要考慮的。

  但總體來看,我個人對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是非常有信心的,最保守的估計,中國經濟增長全年在9%以上應該是沒有問題。我想會在9.5%到10%之間,如果我們不發生不可預期的大的事件的話,這點我個人還是有信心的。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責任編輯:王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