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三峽建庫以來最大洪峰通過大壩 預計洪峰21日減弱

2011年06月03日 22:07: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7月20日8時,峰值為7萬立方米/秒的洪水抵達三峽大壩。這是三峽工程建成後的首次大規模洪峰。大壩共開啟9個泄洪深孔,將洪水下泄流量控制在4萬立方米/秒左右,削減了4成多的洪峰下泄流量。中新社發 劉良偉 攝 

 

   圖為三峽梯級電站葛洲壩泄洪。  中新社發 韓玉洪 攝

  20日上午8時,每秒7萬立方米流量的洪峰,開始經過三峽大壩。記者在現場目擊了此次三峽建庫以來長江最大洪峰通過大壩的壯觀情形。

  上午8時,記者隨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負責人進入三峽壩區。清晨的壇子嶺,水霧瀰漫 ,遠觀三峽大壩,磅薄的洪水翻騰著巨浪,九個開啟的泄洪孔如九條巨龍從泄洪孔噴涌衝泄而下,奔騰遠去。當日壇子嶺景區照常開放,千余遊客也一同目睹了三峽大壩攔洪錯峰的壯觀景象。 

 

  上午9時許,記者在三峽壩頂看到,9個深孔泄洪,巨大的白色水柱如虹如龍,在壩頂能感覺到水的強大衝擊力,泄洪閘前霧氣騰騰,洪水如脫韁野馬,飛瀉而出,發出如雷鳴般的巨響,翻起的滾滾白浪洶湧的拍打著壩下的江堤,在三峽大壩左右岸電站廠房內26台發電機組全部開啟運轉,電能源源不斷送往中國各地。

  在現場的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負責人介紹,三峽大壩此次充分發揮了防洪的效益,大壩共有23個泄洪孔,目前僅開啟了9個,為下游攔蓄每秒3萬立方米左右的洪峰流量,如果沒有三峽工程的攔蓄,每秒7萬立方米的洪水衝向下游,將對下游尤其是荊江河段的防汛造成嚴重威脅。

  三峽調度中心負責人介紹,洪水到達時,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各項指標均在規定範圍之內,庫區沿岸地質未見異常,樞紐工程運作安全正常。此次洪水對三峽工程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機遇,三峽工程可借助此次洪水過境,進行平時無法進行的部分項目的觀測,收集數據資訊。

  記者在大壩上游的屈原故里秭歸縣城看到,這個移民縣城一如既往平靜,人們生産生活井然有序,不少居民在徐家衝附近納涼聊天。居民王必香告訴記者,他能夠明顯感覺到水位自昨天開始上升,但由於三峽大壩攔蓄了洪水,他和家人完全不擔心洪水會對生産生活造成影響。何先生告訴記者,雖然老一輩的秭歸人對1954年、1998年的洪水記憶猶新,但如今新一輩的秭歸人對洪水並無擔憂,今日洪水,來得兇猛,去得平靜,全憑三峽之功。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曹廣晶告知記者,此次洪峰峰值雖大,但仍在工程設計範圍內,不屬於超標準洪水,三峽工程可從容應對。預計洪峰將在21日上午逐漸減弱至每秒6萬立方米左右。待洪峰退去後,三峽水庫下泄流量可能小于每秒4萬立方米,若短期內無強降雨,上游未形成洪峰,下泄流量可能還在再小些,長江中下游汛情即可緩解。

  據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提供的數據,三峽工程在此次洪水過程中共攔蓄洪水24億立方米,預計在本次滯洪調度期間,三峽工程將攔蓄洪水76億立方米,相當於1.5個荊江蓄洪量,大大緩解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壓力。截止20日上午11時,三峽水庫水位達到150.28米,較之19日11時上漲3.05米。(作者 劉良偉 上官純青 郭曉瑩)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