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勞動者之歌]陳華瑞:不忘本的農民工企業家

2011年06月03日 22:08:1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回憶起創業艱苦歷程,言談樸實的陳華瑞感慨萬千。1988年10月,福建省福清縣的農民陳華瑞隻身來到深圳,成為一家塑膠製品廠的打工者,由於表現突出,很快被提升為工廠總管。5年後,不甘於“打工”的陳華瑞參與創辦深圳暢鴻塑膠製品公司,並被股東們委任為總經理。

  創造8小時外的多彩

  農民工出身的陳華瑞,骨子裏有著很深的“農民情結”,暢鴻公司的員工幾乎全是外來農民工。

  “我了解農民工的苦楚,我要盡力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陳華瑞説。

  暢鴻公司成立第二年,陳華瑞促成公司成立了工會組織;2004年,陳華瑞又説服了公司的港方老闆,成立了公司黨支部,並當選為黨支部書記。團委、婦委會、“黨員之家”、“職工之家”、“女職工學校”先後成立……今天的暢鴻公司,是深圳沙井街道唯一一家黨團、工青婦組織健全的港資企業;網路室、電教室、圖書館,座談會、讀書會、培訓班……陳華瑞想方設法,讓暢鴻公司農民工的“8小時以外”豐富多彩。

  他親自帶領技術攻關小組進行設備的改造,用研製出的插鉤機、打夾機等30多臺全自動化設備取代手工設備,不僅改善了一線員工的生産環境,還每年為企業降低成本200多萬元。

  連續4年,暢鴻公司黨支部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成為深圳“兩新”組織的“黨建工作示範點”。

  營造“家”的溫暖

  “陳總是員工的貼心人,總是把我們的利益和困難放在第一位。”談起陳華瑞,外來農民工都豎起大拇指,“在暢鴻公司,我們時時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新員工必談,受表彰或處分員工必談,工作調動員工必談,員工生病住院必訪,天災人禍必訪,生活困難必訪,思想波動必訪,陳華瑞的“三必談”、“四必訪”已堅持多年。

  外來農民工彭綠花不幸患上肝內膽管結石,醫藥花費共5萬多元,讓這個貧困家庭雪上加霜。面對兩個年幼的孩子和昂貴的醫藥費,彭綠花精神幾近崩潰。陳華瑞得知情況,帶頭捐出1500元,在他的倡議下,公司員工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共募集捐款近1.7萬元,併為彭綠花家送去了米、面、油等物品,幫助這位普通女工渡過了難關。

  2004年,陳華瑞在企業內部籌建了“暢鴻工會基金會”,幫助外來農民工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時困難。員工的住宿、醫療等福利也得到明顯改善。

  常懷感恩之心

  “我們都是農民的兒子,我們絕不忘本。”陳華瑞常對員工們説,“無論能力大小,我們都應該熱衷公益、回饋社會”。

  從2002年開始,陳華瑞每年都要拿出2萬多元資助貧困學生,他先後資助的5名貧困生從高中讀完大學,其中兩名已走上工作崗位。

  廣東省龍川縣麻布崗中學高一的學生給陳華瑞寫來感謝信:“我們沒用過書包、一直用塑膠袋裝書。當您把嶄新的書包、文具盒和2000元送來時,我們感到了真情暖意。陳叔叔,您送來的不只是錢,還帶來希望和未來……”

  在陳華瑞的帶動下,每當地震、洪水等災害發生,暢鴻公司的股東和員工就紛紛解囊。受陳華瑞的影響,他的一些朋友也參與了捐資助學。

  富而思源的陳華瑞,總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為家鄉添磚加瓦。多年來,陳華瑞為家鄉修路、建橋,先後捐出50多萬元,並帶頭捐資籌建了老年康樂中心,多次出資請文藝表演隊、戲劇團等,為家鄉的村民送去文藝表演。

  今年4月27日,是陳華瑞48歲生日。當天,他榮獲了“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我只是普通的農民工,能夠獲得如此榮譽,是國家、社會對農民工的關愛,榮譽將促使我繼續努力,更多地回饋社會。”陳華瑞説道。

  勞動者感言:“我們都是農民的兒子,我們絕不忘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