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全國總工會:關於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研究報告

2011年06月03日 22:08:18  來源:
字號:    

  關於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研究報告

  全國總工會新生代農民工問題課題組

  農民工是改革開放進程中成長起來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是我國現代産業工人的主體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農民工中的新生代群體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為認真研究新生代農民工問題,併為解決好他們的實際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全國總工會成立了由中國工運研究所、全國總工會研究室、基層組織建設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門參加的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研究課題組。今年3月至5月,課題組先後赴遼寧、廣東、福建、山東、四川等省的10余個城市,就新生代農民工問題進行深入調研,並在廣泛收集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形成此研究報告。

  在本報告中,新生代農民工係指: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以後,年齡在16歲以上,在異地以非農就業為主的農業戶籍人口。本報告所用數據資料,大部分來自國家各部委公佈的統計數據,另有一部分來自當前關於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研究的調查數據。

  一、新生代農民工概況與基本特徵

  (一)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是傳統農民工問題的延續和發展

  農民工問題是我國城鎮化、工業化和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下,政治、經濟、社會體制等多種因素的綜合性産物,是與農民工現象相伴生並不斷凸顯的社會問題。新生代農民工是在改革開放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群體,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是傳統農民工問題在新階段的延續、體現和發展。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他們的就業和生活環境相對傳統農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對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鄉二元社會體制沒有徹底打破之前,在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就業結構下,他們與傳統農民工有著類似的社會境遇,面臨一些共同的基本社會問題。總之,這個群體的出現對我們解決農民工問題提出了與時俱進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農民工的概況

  1.新生代農民工佔外出農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日益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09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3億人,外出農民工數量為1.5億人,其中,16歲-30歲的佔61.6%1。據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農民工數量在8900萬左右,如果將8445萬就地轉移農民工中的新生代群體考慮進來,我國現階段新生代農民工總數約在1億人左右。這表明,新生代農民工在我國2.3億(2008年為2.25億)職工中,已經佔將近一半,他們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日益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2.平均年齡23歲左右,初次外出務工歲數基本上為初中剛畢業年齡。

  根據當前三項規模相對較大的新生代農民工調查數據(一項為中國人民大學2010年對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1595名新生代農民工的調查,一項為珠三角新生代農民工的調查數據,另一項為全國總工會研究室2009年組織對千家已建工會企業的問卷調查),新生代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為23歲左右,這要求我們在認識新生代農民工時,必須關注與其所處特定年齡階段相關的一系列特徵和問題。

  同時,新生代農民工的初次外出務工年齡更低,基本上是一離開中學校門就開始外出務工。一項調查顯示,在珠三角,傳統農民工初次外出務工的平均年齡為26歲,而在新生代農民工中,80後平均為18歲,90後平均只有16歲2。16歲、18歲的年齡,基本上意味著新生代農民工一離開初中或高中校門就走上了外出務工的道路,也意味著與傳統農民工相比,他們普遍缺少離開校門後從事農業生産勞動的經歷。

  3.近80%的人未婚。

  據全國總工會研究室2009年的調查,新生代農民工中的已婚者僅佔20%左右。國務院研究室2006年發佈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顯示,當時農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數據對比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主要是一個未婚群體,這意味著,這一群體要在外出務工期間解決從戀愛、結婚、生育到子女上學等一系列人生問題,這與外出期間80%已成家的傳統農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別,這是我們考察新生代農民工問題不可忽略的方面。

  4.受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水準相對傳統農民工有所提高。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9年,在新生代外出農民工中接受過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歲以下各年齡組均在26%以上;年齡在21-25歲之間的達到31.1%,高出農民工總體平均水準7.6個百分點3 。而2008年進行的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在外出從業勞動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佔10%。同時,新生代農民工中接受過職業培訓的人員比例達到36.9%,高出傳統農民工14個百分點4。數據對比説明,儘管新生代農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為主、職業技能水準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是,相對傳統農民工,他們的文化和職業教育水準已有較大提高。

  5.在製造業、服務業中的就業比重有所上升,在建築業中的就業比重有所下降。

  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的行業分佈呈現明顯的“兩升一降”特徵,即在製造業、服務業中的比重呈上升趨勢,在建築業中呈下降趨勢。《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顯示,2004年農民工在製造業、服務業和建築業中的比重分別為33.3%、21.7%和22.9%;而國家統計局2009年數據顯示,外出農民工中從事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的比重分別為39.1%、25.5%和17.3%5。數據對比可以發現:5年間,製造業和服務業分別上升了5.8和2.6個百分點,建築業則下降了5.6個百分點。這説明,相對於傳統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顯露出了行業傾向性,開始偏向於勞動環境和就業條件更好的行業。

  6.成長經歷開始趨同於城市同齡人。

  從成長經歷來看,新生代農民工沒有經歷過父輩那樣從農村到城市的變化過程,與城市同齡人更為趨同。很多新生代農民工自小就跟隨父母移居城市,或是在農村初中(高中)一畢業就到城市“謀出路”,因此他們對城市生活環境比對農村生活環境更熟悉、更適應;即使出生、成長在農村,他們在務工前也同城市裏的同齡人一樣,大多數時間在學校讀書,不熟悉農業生産。據統計,89.4%的新生代農民工基本不會農活,37.9%的新生代農民工從來沒有務工經驗6。而且,許多新生代農民工出生在城市,在農村沒有土地等生産資料。據安徽阜陽市統計,該市無地農民工佔外出農民工的26.3%。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這一群體勢必將越來越大。此外,新生代農民工大多只有一、兩個兄弟姊妹,“較之父輩,生活是優越的,沒有挨過餓,沒有受過凍,溫飽問題在他們頭腦裏沒有什麼概念”,“忍耐力和吃苦精神遠不及父輩”7,這一點與城市同齡職工也頗為相似。

[責任編輯:馬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