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時代先鋒]洪水中用生命堅守責任 追記村支書王建平

2011年06月03日 22:08:1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當王建平的遺體被找到時,離他失蹤已經過去6天。

  5月6日淩晨,一場被氣象部門定義為5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襲擊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地處爐觀河、洋溪河、桃林河交匯處的上梅鎮三灣村正是這場暴雨的中心。作為該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的王建平當晚在冒雨搶運電灌站電動機時,失足落水,被機動船的螺旋槳擊中頭部,不幸遇難。

  為了尋找失蹤的他,村民們幾乎把河床都翻過來

  村電灌站的這臺電機,是全村300多畝玉米、水稻最主要的灌溉動力。往年,但凡遇到暴雨漲水,村裏都將搶運電機作為最重要的事情。在三灣村土生土長的王建平熱心腸、水性好,幾乎每次都是搶運主力。2002年擔任村委會主任以來,更是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

  這次也不例外。6日淩晨3點,被暴雨驚醒的王建平再也沒有合眼,村裏哪處地方最容易潰壩、哪處地方最該先搶險他再清楚不過。妻子鄒益蓮了解他的脾氣,也起床和他一起聯繫村幹部和部分村民,了解受災情況。在得知小二型病險水庫柳家水庫無恙的消息後,王建平還是決定到水庫和電灌站走一遭。“雨太大,我必須馬上去一趟。”看著持續不斷的暴雨,妻子忍不住勸他,但王建平已邁出了家門。

  情況果然比想像的嚴重,水庫水位離堤面只有2尺來高。在巡視堤坎未發現漏水和管涌後,他又跳進水庫打開了泄洪閘門。隨後與電灌站管理員孫滿生一起,開著一艘小型機動船去檢查電灌站。

  此時的電灌站下層已被洪水淹沒,必須駕船靠近機房,從後窗進入,才能拆除電機。站在船尾的王建平一邊掌舵一邊對孫滿生喊道:“滿生師傅,我把船靠攏,你先上去。”孫滿生還未來得及答應,一個浪頭打來,船身猛烈地撞上了機房,王建平當即被甩入水中。

  1982年,當時年僅16歲的王建平就救起過一名落水兒童。2006年,王建平又一次救起一名叫陳志勇的少年。“他能在幾百米寬的資江河遊幾個來回,水性好得很,不會有事!” 在王建平失蹤的那幾天,村民們用這些往事和話語來彼此安慰。儘管當晚尋找王建平的上百名村民幾乎將整條河的河床都翻了過來。

  直到5月11日早晨,村民們在資江河支流大洋江拐彎處,看到王建平的遺體。

  他用自己的房子抵押貸款,墊錢幫村民修路

  2002年,當時和親戚做建築生意的王建平被三灣村村民推選為村委會主任。妻子鄒益蓮和大女兒王姣勸過他,何必放棄生意,做這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他説:“大夥兒選我,是對我的信任。我做了這份工作,就意味著一份責任。”

  哥哥王建華説,這個弟弟説風就是雨,當了村委會主任,他立馬幹事兒。

  村裏修路,他不等資金到位,先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去信用社貸款,把路修起來驗收了,再去找上級結算。路通了,王建平又帶著大家相繼辦起了130余畝經果林基地、15畝苗圃場,年産值達15萬餘元。鄉親們的口袋一天天鼓起來了,2003年,全村每人平均純收入還不到900元,2009年已達到3200多元。

  村裏30多塊土地拋荒十多年,他去借機器親自駕駛翻土耕種。説:“要種的跟著我幹,不願意種的,村裏安排人幫你種。”

  “沒有他,我們村至少落後十年。”村長劉助新説。

  不光三灣村,周圍幾個村的村民只要有事找他,他都盡心盡力幫忙解決。

  廟邊村的瓦匠工袁錫義2006年做工時被炸藥炸傷,王建平將他送到長沙治療,還墊付了5萬多元的醫療費。另一村的周龍富做心臟手術,又是他幫著四處聯絡,包接包送。

  王建平葬禮的那天,只有400多人的三灣村一下來了1000多人。

  他教育孩子,儘量去幫助別人

  王建平家堂屋的天花板上,燕子在上面築了巢。燕巢下的一塊木板,是王建平生前釘上去的。此時母燕正棲在木板上喂哺著乳燕。

  看著這樣的場景,女兒王姣忍不住抽泣。

  “我每次回學校,父親都會送我去車站。”王姣説,和父親最後一次見面,還是早在今年農曆正月二十八,父親送她去縣城趕車。不同的是,這一次父親只送了她一半路程,因為還有一位生病的村民需要父親送醫院。

  曾經在一輛公交車上,父女倆看到別人讓座。王建平於是對女兒説,能幫助別人的,我們要儘量幫助。這些樸素的教導,此刻回想起來令她唏噓不已。學旅遊的王姣也還記得,每每當她向父親抱怨做實習導遊經常受到遊客刁難時,父親也只是淡淡地説,要學會寬容待人,好好對別人,別人也一定會好好對你。

  家門前的河流此時平靜地流淌,洪水的痕跡已經無處可尋。王姣説,好在自己馬上就要畢業參加工作,她會照顧好母親和爺爺,記住父親的教導,儘量去幫助別人。(記者 周勉)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