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國家防總副主任解讀汛情 80多條河流水位超警

2011年06月03日 22:08:19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核心提示

  目前,淮河及其以南地區已全面進入主汛期,北方地區也即將進入主汛期,全國防汛工作進入關鍵時期和緊要關頭。本報專訪國家防總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志彤,詳解我國當前汛情總體狀況和應對措施。

  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記者: 5月以來,南方部分地區多次遭遇強降雨,洪澇災害嚴重,您認為今年總體防汛形勢如何?

  張志彤:今年以來,我國極端災害性天氣事件突發多發,極端氣候“常態化”。根據預測分析,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防汛抗洪和減災救災形勢十分嚴峻。

  從天氣預測看,今年夏季我國降水偏多的範圍大於去年同期,主要多雨帶位於長江中游沿江、江淮至華北南部等地區,長江中游沿江、江淮、黃淮局部地區可能出現暴雨洪澇。此外,今年將有6—8個颱風登陸並影響我國,後期生成和登陸的颱風將可能集中和偏強,可能深入內陸,引發嚴重洪澇災害。

  從洪水規律看,目前淮河及其以南地區已經全面進入主汛期,北方地區也即將進入主汛期,全國防汛工作已進入關鍵時期和緊要關頭。前期我國南方大部多次發生暴雨和特大暴雨,江河底水高,後期一旦發生大範圍持續強降雨,大江大河不排除有發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

  從雨情水情看,受前期強降雨影響,南方部分地區江河水位偏高、水庫蓄水偏多、土壤偏飽和,一旦遭遇強降雨,極有可能引發江河洪水,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災害。特別是今年入汛以來,長江中下游來水量明顯偏多,目前洞庭湖水位較常年同期偏高2米多,鄱陽湖和長江中下游幹流水位較常年同期偏高1米多,甚至比1998年同期也明顯偏高。

  記者:請您分析一下,當前汛情災情有哪些特點?

  張志彤:首先是降水多、強度大。入汛以來,全國先後出現14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與常年同期相比,華北北部、西北大部、東北大部、江南中部及西藏東南部降雨量偏多三成至兩倍。

  其次是汛情發生早、超警多。入汛以來,全國已有80多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6月17日珠江流域西江幹流發生超警洪水,這是今年入汛以來全國大江大河首次發生超警洪水。

  此外,各種災害的種類多、範圍廣。各地暴雨、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內澇等多種洪澇災害頻繁發生。全國多座水庫不同程度發生險情。

  多次啟動應急響應

  記者:應對當前嚴重洪災,國家防總採取了哪些措施?

  張志彤:國家防總進一步強化了監測預報,加強了部門聯合會商,早在今年3月就提前開始全天候值班。進一步強化了應急管理,根據汛情發展,先後啟動6次防汛應急響應,于6月14日22時緊急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響應。組織各地將140多萬群眾及時轉移至安全地帶。及時商財政部安排應急度汛資金7.39億元、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費5.5億元,支援地方開展抗洪搶險、應急度汛和抗旱救災工作。

  記者:為什麼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響應,啟動之後有什麼具體措施?

  張志彤:主要因為廣西、廣東、江西、湖南等多個省區市同時發生洪澇災害,且新一輪強降雨即將發生,根據《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相關規定,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響應。

  啟動響應以來,國家防總先後派出7個工作組、專家組,指導地方防汛抗洪。同時,密切監視雨水情汛情災情,加密會商,滾動進行洪水預報,及時部署防汛抗洪各項工作。

  薄弱環節依然很多

  記者:目前我國的防汛能力如何?還有哪些薄弱環節?

  張志彤:經過50多年的建設,我國大江大河的主要河段已經可以抵禦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最大洪水。中小河流的防洪能力一般是5到10年一遇的水準,有的可以達到10到20年一遇的水準。但要清醒看到,防汛還有很多薄弱環節。

  從工程基礎看,中小河流防洪標準偏低,山洪災害防禦能力較弱、易發區點多面廣,大量山丘區群眾臨山臨坡而居,遇強降雨極易發生泥石流、滑坡。同時,一些流域防洪體系尚不完善,一旦發生大洪水就可能出現險情。今年5月廣州發生的嚴重城市內澇,進一步凸顯了城市防洪排澇標準偏低、設施老化等突出問題。此外,我國病險水庫多、在建工程多、小水電站多,水庫安全度汛難度加大。

  從防災意識看,前期的防汛抗洪工作中,暴露出部分地區一些幹部群眾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狀況認識不足等問題。

  記者:今後需在哪些方面加強?

  張志彤:應對當前汛情,必須全面強化預測預報,科學制定水利工程調度方案。

  同時,強化搶險救災。水庫、堤防等水利設施一旦發現險情,工程防汛責任人要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在防汛搶險過程中,要始終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落實轉移避險措施,並做好受災群眾的安置工作。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