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近期多個規劃獲批 中國密集提升區域經濟比重

2011年06月03日 22:08: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經國務院批准,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經濟特區的範圍將擴大到深圳全市。(資料圖片)

  近期來,國家密集批准多個區域經濟規劃,提升區域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

  20日,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宣佈,國務院已批准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並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此前,深圳特區擴關申請、重慶“兩江新區”總體規劃方案以及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等相繼獲批。多個區域政策密集出臺,標誌著區域板塊正在國家加快經濟發展及産業結構轉型的過程中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

  “深圳特區擴關申請獲批以來,特區內外一體化融合正在加速。”中銀國際證券陳凱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改革開放至今,由於歷史原因而設立的特區也面臨著發展的瓶頸,如何與當地經濟融合甚至輻射周邊區域,成為老特區思考的主要問題。陳凱鴻表示,廈門經濟特區擴至全市,也將起到和“深圳特區擴關”同樣的效果,基建、島外新區建設提速、島內外産業結構的配套融合將是尋求新增長的必經之路。

  而值得注意的是,廈門、深圳、重慶、海南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其都被寄予了振興區域、輻射周邊的厚望。其中,廈門與臺灣隔海相望,經濟特區的擴大必將帶來臺商投資的進一步提升,從而拉動福建省乃至整個海西區域與臺灣優勢産業的對接。重慶“兩江新區”掛牌首年,不僅本地工業投資將達到300億元,也將作為西部門戶、對整個西部大開發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而海南的國際旅遊島定位,對於當地産業結構轉型起到了積極效果。

  陳凱鴻認為,地域政策一旦得以實施,可以起到以一帶百的輻射效果,而這正是國家經濟轉型中所最需要的。

  “廈門經濟特區擴至全市”消息披露的當天,中國民航局公佈了9項政策措施,包括新建廈門第二機場,完善航線網路結構,打造航空發展特殊區域等。(記者 溫婷)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馬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