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京力破保障房“騙局” 治理民間大規模失信

2011年06月03日 22:08:32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字號:    

  加大建設力度,擴大覆蓋面等是保障房需著力解決的問題,而治理官員腐敗與民間大規模失信尤為迫切

  針對保障房中早已為民眾所詬病的癥結,北京市近日開出了一張處方。根據北京市住建委發出的通知,一直到年底,北京將全面核查17.94萬戶保障房家庭的資格,打擊騙租騙購保障房的行為,已入住的保障房家庭也首次納入了核查範圍。對存在虛報、瞞報的家庭,一經查出,即使已經簽訂了購房合同甚至入住的,也將被責令退房。

  對於此舉的意義,研究人士解讀認為,“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但其能否引領全國保障房領域整飭“痼疾”的風氣,根除保障房背後的暗影,仍有待觀察。

  保障房中存在的問題一直是《瞭望》新聞週刊關注的要點之一。4月5日出版的第14期《瞭望》發表的《保障性住房入住公平難題》一文提出,保障性住房入住公平,既需要破除諸多門檻限制,更需要政府部門和民眾守住信用的底線。

  財經評論員葉檀針對保障性住房的現狀曾有過這樣的評論:“百孔千瘡的監管體制,使保障性住房成為令人灰心的旗幟。”

  北京的行動讓人們對保障房回歸其改善民生的初衷燃起了希望。在研究者提出的解難良方中,解決監管難題,治理官員腐敗與民間大規模失信乃是根本。這超過了保障性住房面臨的諸如資金不足、保障覆蓋面不夠廣等難題。

  被擠佔了的保障空間

  “轉型時期社會問題集中反映,利益衝突與博弈激烈。”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開發看來,解決保障房問題的關鍵是政府工作是作秀還是做實,有沒有決心。

  在北京市開展保障性住房資格專項核查工作前的一些時日,一篇《陜西眉縣經適房副科以上領導佔一半》的報道,把陜西省眉縣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時隔5日,《法制日報》主辦的《法制週末》對此進行了追蹤,當地官員在正面回應時強調兩點:副科以上領導佔的比例不對;先前媒體報道的“名單作廢”也不實,名單並沒有作廢,只是暫時撤下來,因為公示的時間到了。

  4月中旬,南方多家媒體報道,深圳保障性住房申請初審合格家庭公示中出現怪象:至少有299戶通過者在政府部門工作,連齊齊哈爾駐深辦主任也通過了申請。不少申請者甚至還擁有每平方米售價超5萬元的豪宅。在接到舉報監督後,部分申請人退出申請。

  再往前溯,今年3月,媒體曝光了深圳桃源村三期經濟適用房的“豪車”現象,這些本來是當地政府面向社會低收入困難家庭推出的經濟適用房,卻豪車雲集,車庫裏竟停有數十輛雷克薩斯、賓士、奧迪、皇冠等名牌豪華汽車。開豪華車住經適房成了這裡最大的“亮點”。

  2009年6月,河南鄭州爆出經適房建設用地暗地被改作商業用地。當地居民提供的鄭州市城市規劃局發放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上,“建設內容”一項明確註明為“經濟適用房”。但是幾年過去了,開發商河南天榮置業公司卻在這塊土地上建起了12幢聯排別墅和兩幢樓中樓。

  同年6月,武漢爆出經適房“六連號事件”,73名購房者花錢作弊。2010年3月31日,隨著第二批共11名被告被判處9個月至8年不等的有期徒刑,震驚一時的武漢經濟適用房“六連號”案件塵埃落定。

  2009年3月,浙江省溫州市舊城改建指揮部的一份材料被曬到網路上。140多套安置房的銷售對象中,有數十名市、縣級領導幹部及一批“關係人”。

  ……

  來自北京市住建委的資訊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北京全市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累計審核通過17.94萬戶。目前已查出1371戶家庭存在瞞報家庭住房、收入、資産等情況。其中100余戶家庭更是已經與開發商簽訂完經濟適用住房或限價商品住房的購買合同。目前這些家庭已被住房保障管理部門取消了申請資格,或者被要求解除了購房合同。

  有受訪人士表示,保障性住房扮演了某些利益集團“福利房”的角色。其背後的公權私用等行為,使得所謂的資質審查等成為走過場。“只要嚴格審查,就不可能出現那麼多的騙購行為。某種程度上説,監管制度的缺陷和利益尋租空間的存在放縱了醜陋的行為。”

  基於上述判斷,該受訪者認為,保障房領域的腐敗和失信板子不能全打在購房者身上,根子上就出了問題。“如果現在能查出來誰騙購了,為什麼當初沒有查出來?技術不行還是有意為之?如果只是當初有遺漏,何至於現在查出來這麼多?”

  長期從事房地産研究的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為本刊分析,在保障性住房供應較少,而一定期限後保障房又可以上市交易,存在著巨大的利益空間的情況下,“官員、有關係的、行賄的、造假的都一起來了,大家都想往裏鑽。”最終的結果是擠佔了貧困者的保障空間,造成保障體制的低效。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