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發改委等11個部門發文推進再製造産業健康發展

2011年06月03日 22:08:3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1個部門5月31日公佈的文件,我國將以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發電機等零部件再製造為重點,把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試點範圍擴大到傳動軸、機油泵、水泵等部件。同時,推動工程機械、機床等再製造及大型廢舊輪胎翻新。

  根據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財政部、環保部、商務部等11個部門的文件,我國將緊緊圍繞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提高再製造技術水準、擴大再製造應用領域、培育再製造示範企業、規範舊件回收體系、開拓國內外市場著手,加強法規建設,強化政策引導,逐步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再製造運作機制和管理模式,實現再製造規模化、市場化、産業化發展,努力將再製造産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迴圈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據發展改革委環資司介紹,再製造是指將廢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進行專業化修復的批量化生産過程,再製造産品達到與原有新品相同的品質和性能,是迴圈經濟“再利用”的高級形式,與製造新品相比,可節省成本50%,節能60%,節材70%,幾乎不産生固體廢物。發展再製造産業不僅有利於形成“資源-産品-廢舊産品-再製造産品”的迴圈經濟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而且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是促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我國再製造業發展潛力巨大。2008年全國汽車保有量達4957萬輛(不含低速汽車),機床保有量達700多萬台,14種主要型號的工程機械保有量達290萬台。其中大量裝備在達到報廢要求後將被淘汰,新增的退役裝備還在大量增加。

  2005年,國務院在《關於加快發展迴圈經濟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支援發展再製造,國家第一批迴圈經濟試點將再製造作為重點領域。2008年,發展改革委選擇了14家汽車零部件企業開展試點。去年1月實施的《迴圈經濟促進法》將再製造納入法制化軌道。到去年年底,我國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試點已形成汽車發動機、變速箱、轉向機、發電機共23萬台套的再製造能力。再製造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發取得重要突破,開發應用的自動化奈米顆粒複合電刷鍍等再製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11個部門在文件中提出,我國將把提高再製造技術水準、擴大再製造應用領域、培育再製造示範企業、規範舊件回收體系、開拓國內外市場作為主要任務,通過製造産業發展規劃、儘快修訂《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適當取消對報廢汽車“五大總成”強制回爐的限制、完善促進再製造産業發展的經濟政策、建立再製造監督管理制度、培養專業人才、加大宣傳力度等方式,促進這一産業加快發展。

  我國再製造産業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還面臨一些突出問題,表現在再製造作為新的理念還沒有被消費者及社會廣泛認同;再製造舊件來源及再製造産品銷售渠道不夠暢通;報廢汽車回收管理等相關法規亟待修訂,有關管理制度急需健全,技術標準還不完善;缺乏政策激勵,國家對再製造還沒有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財政支援也不足。(記者江國成)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