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24日舉行 人民幣匯率非核心議題

2011年06月03日 22:08:45  來源:
字號:    

  美國出席中美第二輪戰略與經濟對話陣容豪華規模空前

  人民幣匯率問題不會成為雙方討論的核心議題

  中美第二輪戰略與經濟對話將於24日至25日在北京舉行。在年初中美關係經歷波折之後轉圜的關鍵時期,在世界重大突發事件頻仍的當下,中美之間的高層互動無疑吸引著世界的眼球。

  世界緣何關注中美對話 

  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伊始,在闡述中美關係時就定下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這一基調。

  2010年3月29日,在經歷了幾個月的中美關係波折之後,奧巴馬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受中國新任駐美國大使張業遂遞交國書。奧巴馬隨後與張大使單獨進行較長時間會談,這在美國外交實踐中是非常罕見的。奧巴馬當時進一步強調:“美中關係具有塑造21世紀的能力,其重要性堪比世界上任何雙邊關係。”

  當今世界舞臺上,幾乎每一齣“大劇”,都活動著中美互動的身影:世界自由貿易、氣候變化、核不擴散等。中美之間的互動,對這些世界“大勢”的發展方向影響力越來越大。

  因此,在“戰略與經濟對話”這一由胡錦濤主席和美國奧巴馬總統親自發起的、被喻為中美之間“最重要的雙邊定期協商溝通機制”中,中美之間談什麼、如何互動無疑牽動著世界的神經。

  陣容豪華 規模空前

  根據美國政府的説法,即將舉行的中美第二輪戰略與經濟對話,將是一次規模空前的盛會。

  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表示,由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美國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領銜的美國代表團陣容豪華、規模空前。

  他説:“這將是美國歷史上內閣和政府官員訪問中國規模最大的一次。在兩天的議程中,我們的整個代表團將有200多名官員與會,他們來自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特別是還有來自國防部和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的官員參與其中。”

  空前的規模還體現在雙方會談的議題上。在對話中,雙方在戰略、經貿等領域有著非常廣泛的議題。

  美國副國務卿斯坦伯格此前透露,在戰略問題上,中美雙方會談將有3個支柱:其一,反恐、能源安全和軍事交流;其二,國際和地區安全事務;其三,氣候變化、健康與傳染病、糧食安全等多邊事務。

  在經貿方面,除了中美貿易平衡、人民幣匯率外,美國財政部負責中國事務及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事務執行秘書長兼高級協調人洛文傑還表示,雙方將談到金融系統改革,減少風險,促進兩國和世界經濟強勁和可持續的增長。

  雙邊關係繼續轉圜是重中之重

  讓人記憶猶新的是,今年初由於奧巴馬會見達賴、美國對臺灣出售武器,以及人民幣匯率問題、谷歌事件等,一系列影響中美關係的事件在短時間內接踵而至,中美關係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雖然其後經過兩國間各個層面的積極努力,雙邊關係已經開始轉圜,但普遍認為,中美關係要克服摩擦、完全回到正常的軌道,雙方還需繼續努力。而戰略與經濟對話的高層次、寬範圍給雙方直接交流創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的國家安全顧問、現弗吉尼亞大學教授何漢理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美之間的互信,是雙方關係保持“回彈力”的基礎。儘管中美之間波折不斷,但美國對華政策並沒有改變。

  他認為,中美之間應該尋求合作支點,來對衝中美之間的核心分歧。最重要的合作領域包括朝鮮核問題、伊朗核問題以及人民幣匯率問題等。除此之外,氣候變化、對外援助項目等領域的合作也對中美關係的健康發展有利。

  前美國國安會亞洲事務主任、現美國著名智庫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副主席包道格對本報記者説:“在處理中美兩國關係的過程中,不應該把眼光局限于眼前摩擦,而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一些。”

  他説,儘管美國一些政策讓中方惱火,但美國對華政策大框架一直沒有改變。他也認為雙方應該尋求一些新的共同利益,比如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的混亂中,至少溫家寶總理和奧巴馬聯手挽救了一些局面;在存在分歧的網路自由問題上,雙方應該把利益統一到防止“非國家因素”對網路安全的挑戰上來;除此之外,在巴基斯坦局勢的穩定和社會發展上,雙方大有可為。

  美國關注雙邊貿易平衡

  據最新消息,此前外界一直關注的人民幣匯率問題雖然會在對話中談及,但不會像此前媒體和學術界所預料的那樣,成為雙方討論的核心議題。雙邊貿易平衡有可能成為雙邊經濟對話的核心內容。

  由於受經濟衰退的影響,美國國內目前失業率居高不下,在10%左右徘徊。“促進出口、增加就業”是今年奧巴馬最重要的努力目標之一。

  3月11日,奧巴馬簽署行政令成立一個旨在擴大美國對外出口的“出口促進內閣”,由美國國務院、財政部、商務部、農業部、貿易代表處、小商業署和進出口銀行等多個政府部門的領導組成。目標是計劃在未來5年內將美國出口額翻一番,以及通過增加出口創造200萬個就業機會。

  因此,擴大對華出口也成為中美關係當中的一件大事。就在戰略與經濟對話召開前夕,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于20日抵京,開始為期3天的訪問。他此行被看作是為戰略與經濟對話“打前站”,目的是拓展中國市場,尤其是中國的清潔能源市場。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也表示,他非常關注擴大對中國出口。他表示,美國對中國的自主創新政策感到憂慮,擔心該政策可能導致對美國公司的歧視。

  他説:“自主創新計劃將使中國在政府採購中對一些國內公司和産品給予優惠待遇。美國公司非常憂慮,擔心這不利於美國公司與中國對手競爭。”

  雖然戰略與經濟對話規模大、議題眾多,此間有一些學者對此表示出“討論問題過多而流於空泛”的疑慮,但按照斯坦伯格的話説就是:“對話為中美兩國的決策者提供了一個了解對方、並能夠對對方的決策産生影響的平臺。這一平臺打破了政治、經濟、環境和能源等各個政府部門之間條塊分割,讓我們對中美關係有更加系統的見解。” (駐美國記者 楊麗明)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