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商務部:避免將人民幣匯率問題政治化

2011年06月03日 22:09:29  來源:中國政府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 (記者 雷敏)商務部美洲大洋洲司司長何寧19日説,中美經貿關係是互惠互利的,雙方對話的渠道也是暢通的,包括人民幣匯率在內的所有經貿問題都可以通過這些渠道磋商解決,但必須避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

  何寧在此間舉辦的專題發佈會上説,中美經貿關係經過30年的迅速發展,早就從單純的貨物貿易擴展到經濟的各個領域。但貨物貿易的這些統計數字只能體現貨物的流向,並不真正反映貨物貿易過程中雙方獲利的情況。

  據何寧介紹,一方面美國對華的貨物貿易出口實現高速增長。另一方面,美國企業獲得從中國進口産品的絕大部分增加值。美國在華投資企業通過中國國內市場銷售和對美國市場的出口獲得利益。

  除了貨物貿易,在會計業、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旅遊業等服務貿易方面,美國企業也獲得豐厚的收益。

  在投資方面,美國對華投資已經成為美國對華經貿利益的主要手段。中國美國商會對會員公司的調查顯示,2008年74%的會員企業實現了盈利,或者盈利頗豐,美國跨國公司對在華發展的前景高度樂觀。另外,中國市場還成為美國製造業企業在金融危機中的亮點。

  美方從中美經貿合作當中獲得的宏觀經濟利益也相當可觀。 一方面,中美經貿合作有助於保持經濟穩定。美國從中國進口大量質優價廉的産品,使美國在鉅額“雙赤字”的壓力下,得以維持比較低的通脹,提高了美國民眾的實際消費能力,擴大了消費需求,為美國經濟保持增長提供了動力。另一方面,中國購買美國的國債也有利於美穩定金融市場。

  此外,雙邊經貿關係的互補性也為美國産業升級提供了便利。美國處在全球産業鏈的高端,將勞動密集型産品轉移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新興市場,為自身産業向高附加值領域轉移創造了條件。

  對華貿易的投資還加快了美國就業從製造業向服務業轉移的步伐,為美國服務業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科技新聞 奇聞趣事  大陸縱纜

[責任編輯: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