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河南安陽百名碩博士公務員錄用通知被拖延9個月

2011年06月03日 22:10:26  來源:
字號:    

  12月10日17時31分,一個時長為51秒的電話讓于音(化名)結束了9個月的等待。電話是河南省安陽市人事局打來的,通知她關於“興豫之光”行動計劃科技副縣(鄉)長應聘的事宜。

 

  電話裏,一個男聲例行公事:“13號報到,14號體檢,逾期作廢。”去年9月18日,81名碩士和24名博士報名應聘該項計劃在安陽的職位。今年1月14日,他們通過面試,並於2月下旬接受了政審。但此後,錄用狀況一直杳無音信。

  接到電話時,女碩士于音正提著一網兜青菜,在一輛擁擠的公交車裏搖搖擺擺。“什麼!這是真的麼?”車裏人聲嘈雜,她捂住耳朵,對著手機大喊。

  困窘的等待

  于音和她的夥伴們沒想到,“結果來得如此之突然”。10日17時剛過,距她接到電話通知僅半小時之前,于音還對記者聲稱:“我們已經習慣了等待,不管再等上多久!”

  小聚成了這些應聘者的精神支柱。擁擠的咖啡館卡座,幾份鉛字材料散在桌上,于音和其他幾個應聘者寒暄一陣,繼而陷入一片沉寂。

  “興豫之光”行動計劃是2008年河南省的一項重要措施,由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聯合印發紅頭文件加以落實。該計劃招聘碩士和博士,目的是選配125名科技副縣長,負責本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決策的諮詢論證,及1790名科技副鄉長,負責本鄉(鎮)的諮詢論證。

  “興豫之光”覆蓋了河南省18個地級市,此後個別地區因“該計劃不適合本地區規劃”而予以取消。目前,除安陽市之外,“興豫之光”的應聘者在其他推行了該計劃的地區均已按部就班,進入工作狀態。

  這個資訊讓安陽市的應聘者們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他們強調,安陽市於今年1月14日舉行的面試,堪稱“嚴肅而規範”。其後,安陽市人事局網頁對這105名應聘者的成績進行了公示。2月,安陽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出動了9個考核組,分赴北京、湖南、廣東等地對應聘者進行相關考核。

  “請給我們一個答覆,拒絕還是接受。”百餘名碩博士處於苦惱中。

  應聘者老王甚至稱自己“每天都處於崩潰的邊緣”。他曾是一名中學教師,獲得過高級職稱。幾年前,他選擇辭職考研,希望“當上公務員,有一個更為穩定、體面的前途”。“興豫之光”的選拔,為他提供了這樣的機遇。

  然而願望達成似乎遙遙無期。如今的“家庭主夫”每個月為這些數字犯愁,“水電費200元、房貸700元、暖氣費80元”。最讓他頭疼的是,孩子的幼兒園學費,“一年就要7000元”。

  “我還活得下去,但我不想被人笑話。”于音激烈地澄清。她在公開場合總是堅稱,這幫研究生大多有過工作經歷,學歷高,找到其他工作並不困難。自己只是感覺“被愚弄了”,因此希望政府提供一個明確的答覆。在她看來,“失業簡直是一個侮辱”。

  但她在私下會承認,“其他工作的選擇餘地並不大”。她已經30歲了。9個月前,她放棄了落戶大城市的機會,回到安陽,等待這個公務員職位。“投身仕途”是她一直以來的心願。然而大半年過去,她依然待業家中。這個自尊心極強的女子,最害怕鄰里詢問:“你那工作怎麼樣了,報到了沒?”

  應聘者們意識到,必須為自己的利益作一下爭取。他們成立了一個交換資訊的QQ群,叫做“安陽市科技副縣(鄉)長”。這是一個熱鬧的群,成員達到102人,發言人數每分鐘至少有7個。一個化名為“彰化莎”的碩士給記者發來求助信,之後再未現身。同時,還有一些人匿名在人民網、河南黨建網等論壇中發表了求助帖。

  對36歲的女碩士成莉(化名)來説,主管招聘工作的安陽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成了她的“老熟人”。她往往習慣性地撥通那幾個爛熟于胸的號碼,詢問進展情況,直至對方不耐煩地挂斷電話。

  她稱自己的日子“很不好過”。她曾當過企業白領,如今“年齡太大”成為她尋找其他工作的致命傷。儘管她始終拒絕承認,辭職考研、再次應聘是一個“天大的錯誤”。

  每天早晨她騎上自行車,穿過黑壓壓的上班人群,送9歲的孩子去上學,“心裏總是空蕩蕩的”。她甚至感覺到,鄰里大媽在大聲嘲笑:“這麼好強,還失業呢!”

  12月3日,這些“等待中的”應聘者在天涯論壇發表了一篇帖子,名為《河南安陽百餘碩博研究生求助省委書記的公開信》。信裏聲稱,他們曾帶著集體簽名信,找到主管本次招聘工作的安陽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反映情況,對方的回復是,“目前沒有進展,主要領導不提這個事情,我們也不便過問”。

  劉小攀是唯一一個以實名接受採訪的應聘者。這個29歲的碩士把應聘者們的活動定義為“維權”。他戲稱,大家小心翼翼,和地下特務組織一樣,實行網路“單線聯繫”。他不大願意承認的是,真正做事的人其實不多,這個群體內部“資訊溝通不暢,一盤散沙”。

  “維權行動”開始後,QQ群“安陽市科技副縣(鄉)長”一度處於喧鬧狀態。討論大多關於“方式方法”問題,不少人建議,利用媒體給政府施加壓力,以獲得這份“前途無量的工作”。儘管,大部分人拒絕向媒體透露他們的真實姓名。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