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淩晨3點15分,德軍以總兵力550多萬人的空前作戰規模,對蘇聯發動了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軍事打擊,襲擊了蘇聯西部邊境的幾個大軍區。德國空軍首先突襲了西部邊境的蘇聯空軍機場,然後大批德軍裝甲坦克集群在寬大的正面向蘇聯發起了快速攻擊,蘇軍應戰。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爭的開端,這場戰爭持續了四年,以1945年5月蘇軍攻克柏林,迫使德國投降而結束。蘇德戰場被稱為二十世紀最為慘烈、最為血腥的戰場。蘇聯把這場戰爭稱之為“偉大的衛國戰爭”,它對世界反法西斯戰場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6月19日,全景展示二戰蘇德戰爭的紀錄片《偉大的衛國戰爭》(第一季)將登陸央視綜合頻道(CCTV-1)每晚的《魅力紀錄》欄目,對二戰史感興趣的觀眾千萬不要錯過。
70多年來,蘇聯及俄羅斯拍攝過大量的影視作品表現過衛國戰爭。與以往那些作品不同的是,紀錄片《偉大的衛國戰爭》除選取了當年拍攝下來的黑白影像和親歷者的回憶錄片段外,還運用了最新的三維動畫技術和大量的再現畫面,展示蘇聯紅軍艱苦卓絕的作戰歷程。為演示蘇德雙方的裝備、兵力以及戰爭的情勢,該片以精心製作的三維動畫模擬出實景,令觀眾一目了然。戰場上,蘇德雙方的軍力對比,從地面的坦克陣到空中的飛機群在數量上的變化,三維動畫將此演繹得一清二楚。例如,在第五集《激戰庫爾斯克》中,大量三維動畫的使用,把蘇軍從一開始對德軍的“虎式坦克”無還擊之力,到最終研發出新型炸彈,令德軍裝甲部隊損失慘重的過程,描述得形象直觀,即使是對軍事知識了解不多的觀眾,也能看得明明白白。而大量再現場面的拍攝,則彌補了檔案影片不足的遺憾,也有利於展示戰爭場面的宏大和戰爭細節的震撼力。戰場上,火光沖天,在密集的火力掩護下,英勇的蘇聯紅軍不畏強敵,奮不顧身地向前衝鋒;夜幕低垂,值守在戰壕裏的紅軍戰士手拿武器,目光炯炯地望著前方……片中,再現場面與真實紀錄影像的交疊使用,使蘇聯衛國戰爭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不再遙遠。
紀錄片《偉大的衛國戰爭》風格冷峻深沉,但始終洋溢著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的精神。與此相匹配,片中的音樂也同樣,激越雄壯、磅薄大氣,歷來為人所稱道。值得一提的是,配音員謝猛的精彩配音,為全片增色不少。謝猛極富表現力的述説,如金屬一般剛勁而脆亮,正是衛國戰爭中千百萬不屈不撓蘇聯軍民發出的聲音;而他為各個戰爭親歷者的配音,則呈現出完全迥異的神奇變化。相信看了這部《偉大的衛國戰爭》,您會對他的聲音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