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微笑著為行人挂經幡 攝影:貢桑拉姆
“我叫歐洛,也叫格桑。歐洛是對孩子的昵稱,我喜歡別人叫我歐洛,而我的真名叫格桑。”這是記者前往西藏林芝途徑米拉山口時,聽埡口賣經幡的小夥兒格桑説的第一句話。
格桑是西藏拉薩尼木縣人,他歲數不大,才剛剛二十齣頭,但他在米拉山口的時間不短,足足呆了六年。
我們一行到達米拉山口後,車上的同事紛紛添加厚衣服準備下車拍照留影,而我因為山口的風太大、氣溫很低,準備在車上凝望頭頂上飄蕩的經幡,卻無下車之意。
在飄蕩經幡之處不時傳來“嗦、嗦、嗦……”的聲音。這是賣經幡的人在為過路人挂經幡時發出的聲音,有祝福、祈禱之意。我打開車窗拍攝山巔的經幡,此時有一個身影走進我的鏡頭,他就是在米拉山埡口生活了六年之久的年輕小夥兒——格桑。
格桑見我跟他打招呼,就急忙到車窗前説:“阿佳(姐姐),挂個經幡吧,今天的日子很好,又是‘薩嘎達瓦’,我給您挂到山頂最高處……”
聽著樸實真誠的話語,我不忍回絕。隨後,打開車門站到格桑跟前靜靜地傾聽他繼續講述米拉山與埡口經幡,還有他自己與經幡的不解之緣。
米拉山埡口的經幡 攝影:范明明
米拉山亦稱“甲格江宗”,意為“神人山”,位於西藏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境內。時下雖然已是夏季六月,但當我們到達這座神山埡口時,這裡仍未退卻冬季的寒冷,在湛藍的天空下,大風呼嘯,寒氣逼人,氧氣更是稀薄。
兩年前我曾到過米拉山口,那時埡口的經幡沒有現在多,但賣經幡的人卻比現在多很多。據格桑説,現在在米拉山口共有9個人賣經幡,他們在賣經幡、挂經幡的同時,還負責這裡的衛生。
“這裡太冷了,沒有分明的四季,只是到了夏天,山上野草會變綠一些,而到了冬天雪下得很大,有時會封山,天氣變得更加寒冷。”格桑説:“這裡是拉薩至林芝的一條主通道,一年四季挂經幡的人源源不斷。”
格桑説,隨著遊客、朝佛人不斷增多,每到春夏季節他們每個人每天的收入不低於300元,而到了秋冬季節每天也能掙100元左右。他們中的多數人都會印經、會做經幡,所以每條經幡的成本就不會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