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涉臺文物大調查:蕭氏宗親四美堂前的石旗桿

時間:2012-03-13 10:10  來源:福建日報

  南靖縣金山鎮霞涌村山麓中有座堂廟式建築,名叫“四美堂”,是蕭氏後代供奉涌山派始祖蕭孟容而興建的,已有300多年曆史。每年正月初三,霞涌村的蕭氏後裔都要來這裡祭祀祖先,追溯祖德。

  四美堂坐北朝南,為一進式單堂形制建築。因所在山崗四週略為翹高,中間稍凹,形似圓盤,而四美堂居於正中,猶如盤中之珠。“四外青山千古秀,美裏綠水萬年長”,四美堂由此得名。特別的是,四美堂前樹有一根石旗桿,這是2008年蕭萬長當選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後,當地蕭氏宗親徵得其同意後所立;而他在擔任臺“行政院長”時親筆題寫的匾額“祖德福蔭”,也高懸于堂內。對於這位在島內鼎鼎大名的南靖蕭氏涌山派第十七代孫,宗親們給出相當高規格的“禮遇”。

  漳州南靖蕭氏開基祖分為三派:涌山派、書山派、鬥山派。據涌山派族譜記載,清康熙年間,涌山派始祖蕭孟容十三代孫官遷至臺灣嘉義,其後人在島內繁衍至今。《唐山過臺灣》書載:涌山派後裔在臺興建兩座宗祠,即南投鎮仁美裏的南興祠和嘉義市北社區的孟容公祠,兩地與霞涌村蕭氏所奉始祖均為孟容公。

  目前,在臺蕭姓宗親約16萬人,聚居最多的地方是彰化縣田中鎮和社頭鄉。臺灣蕭氏宗祠多為清代所建,以紅磚和圓木為建築材料,雕龍琢鳳,著色考究,總體上繼承了閩南建築的風格。並且,祠聯在這些宗祠中地位尊崇,可見於祠堂正門、正廳、廊檐、過水門、神龕等石柱上。“鬥宿映三台自西漢左命以還卿相蟬聯傳八葉,山靈開百越由南靖分支而後科名鵲起卜重光。”臺南斗山祠的一幅祠聯,直接勾勒出了宗族從南靖遷往臺灣的歷史,此聯也成為兩岸蕭氏一家的佐證之一。

  2006年,時任海峽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的蕭萬長,到廈門參訪時與涌山四美堂宗親團聚。霞涌村黨支部書記蕭旺回憶,蕭萬長説自己很小的時候,爺爺就告訴他,“咱們是大陸南靖涌山人,你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回家祭祖,為家鄉做善事。”當時,蕭萬長還對鄉親們表示,希望為促進兩岸和平共處,早日實現兩岸“三通”,盡個人綿薄之力。此外,他一定會回涌山走走看看,與宗親團聚,共謀家鄉發展之策。2007年,蕭萬長給南靖蕭氏宗親會發信函稱,次年有望回鄉祭祖。後來,他因被徵召為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候選人,而無法如願返鄉。

  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不斷發展,臺灣蕭氏宗親組團來當地尋根謁祖的人數逐年增加。今年,蕭萬長卸任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後,南靖宗親立刻向他發出了邀請,希望他能返鄉完成這趟期待多年的行程,順道看一看宗親為他樹起的石旗桿。宗親們表示,這是客家人的習俗,族中有人功成名就或對家鄉作出重要貢獻,就在祠堂前樹石旗桿以流芳銘念;這也是客家人教育子孫、激勵後代的一種方式。蕭萬長任臺灣地區副領導人期間,兩岸簽訂了ECFA、實現陸客赴臺遊等,兩岸關係積極向前推進,“這當然也是四美堂最大的榮耀”。(陳夢婕 通訊員 林順來)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李博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