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維基解密對綠營的危機衝擊更為猛烈

時間:2011-09-08 13:44  來源:華夏經緯網

  “維基”原來是“危機”的同音同義詞,實際上“維基解密”令到臺灣藍綠兩黨都陷入了政治危機。“維基解密”所披露的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的“外交電文”,繼披露了國民黨的內訌秘密之後,昨日又進一步披露了民進黨內部的狗咬狗骨。而且更嚴重的是,“維基解密”所披露的國民黨內部矛盾,只是高層人物之間的互相猜忌而已,基本上沒有人對美國“朋友”説馬英九的壞話。即使是朱立倫有提到馬英九,也是只限于描述分析馬英九對連戰、吳伯雄、宋楚瑜的態度。而“維基解密”中有關民進黨內部矛盾的內容,卻是蘇貞昌和謝長廷兩大“天王”都在非議蔡英文的領導能力。因而在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參選必須具有高於他人的領導能力的“總統”,而她的參選主調又是攻擊馬英九“無能”的背景之下,“維基解密”拋出的這份材料,對綠營所造成的危機衝擊,就更為猛烈。

  實際上,據“維基解密”披露的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外交電文”,蘇貞昌在與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楊蘇棣會談時表示,馬當局執政五個月來,表現雖不如預期,但民進黨仍無法從中取得優勢的原因在於,民進黨無法明確迅速的決定未來走向,也無力應付與陳水扁之間的關係;蘇貞昌一方面肯定蔡英文的努力,但也點出蔡英文政治經驗不足,對民進黨的了解也不夠全面的問題。後來,蘇貞昌在與楊蘇棣的繼任人司徒文會面時又説,蔡英文完全不是一個有力的領導人,也沒有能力迅速解決問題。蘇貞昌也認為,民進黨沒有及早與涉及貪污的陳水扁切割,是一項錯誤。而在差不多同一時間,謝長廷與司徒文會面時也提到,他認為蔡英文的學者性格太重,缺乏與許多民進黨支援者連結的能力。

  據此,司徒文在機密檔案中評論民進黨內的政治情勢時指出,蘇貞昌與謝長廷對於蔡英文的領導能力,都沒有任何的好話説,這顯示民進黨將來會有麻煩,民進黨的老臣不願意放手。而且,由於許多企業不願公開捐款給民進黨,擔心會有害這些企業與大陸打交道,這讓蔡英文的工作更困難。

  這對正在主打馬英九“無能牌”的蔡英文來説,是一記力度甚強的“回力標”,打中了蔡英文的要害。實際上,目前的“雙英”大戰,馬英九的主軸是攻訐蔡英文既要否認“九二共識”、又要接承享受“ECFA”的成果的矛盾大陸政策。

  而蔡英文所主打的,是馬英九“無能”。但是,“維基解密”的揭秘,卻是民進黨黨內大老更為懷疑蔡英文的領導能力,反而“維基解密”並沒有針對馬英九“無能”的材料,這豈不是讓蔡英文的“武器”自我破功?

  這裡,暴露了民進黨黨內一個“政治倫理”問題,就是按照蔡英文的黨齡,尤其是在黨內的奮鬥經歷,本來是輪不到她出任黨主席的。但是,由於黨內兩大“天王”蘇貞昌、謝長廷互相之間的惡鬥,誰也不服誰,誰也不讓誰,兩人都不希望對方的人出頭,結果才讓沒有派系背景的蔡英文得以破繭而出。但蘇貞昌、謝長廷更認為蔡英文沒有真正能力,沒有真正領導風格,連對民進黨的整合能力或主導能力都沒有,又何談去整合臺灣、領導臺灣!因此,就連蔡英文本人也認為自己是過渡性人物,因而在接任黨主席後不久,就對司徒文表示,自己並無參選的計劃,而且在民進黨主席任期屆滿後也不會爭取續任,要過自己的生活。

  “維基解密”所拋出的這份材料,不啻是在質疑蔡英文的誠信是否出了問題,也將了正在參選的蔡英文的一軍。因為她的連任黨主席,及參與選舉,都是違背自己當初的生涯規劃的,也是民進黨兩大“天王”的“恐怖平衡”中哄抬出來的,並非是她的本意。既然如此,她就沒有做好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心理準備,更沒有做好領導人的完整規劃,完全是民進黨內鬥的産物,這又如何能讓選民相信她有能力治理好這個寶島?

  讓民進黨選戰策略的誠信破産的,還有蘇貞昌和管碧玲向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自揭陳水扁的“入聯公投”只是選戰工具,並不打算實施。實際上,陳水扁在二惡零零八年“大選”時拋出“入聯公投”的議題,引發美國高度不滿。根據“維基解密”最新爆料,美國在臺協會高雄辦事處於二零零七年九月十日提交報告,訪問臺灣南部地區的藍綠民代、黨工、學者,分析“入聯公投”的影響。報告指出,藍綠雙方都只把“公投”當成選舉策略,民進黨內包括蘇貞昌在內,都明確表示“公投”只是選戰工具,“謝係立委”管碧玲更直接對美方説,如果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當選,民進黨就會拋棄這個議題,“在選後必須採取現實路線,到時一切都會回歸正常”。

  由於民進黨內兩大“天王”都力指陳水扁的“入聯公投”是用完即棄的選戰工具,更加坐實力當時國民黨對民進黨為了勝選不擇手段的,把“入聯公投”當作選戰工具,欺騙社會大眾的批評。這將使到民進黨的“公投神主牌”破産。在今次選戰中,民進黨倘仍是採取類似的選戰手段,馬團隊即可能援引此例,揭露民進黨推出的這類議題,其實都是用完即棄,並不打算實施的選戰工具,從而令破局。

  其實,民進黨的“公投”是選戰工具,早就被許多人看破。比如,二零零四年選舉,陳水扁首次將“公投”捆綁“大選”時,政壇上就有傳説,民進黨內有人擔心將會引發美國人的疑慮,但陳水扁卻力排眾議,堅持要進行,並表示不管是否會得罪美國人都要做下去,寧可待到選後再逐步修補與美國的關係。陳水扁還派出特使前往美國,解釋並不打算真的的實行“公投”的議題,只是選戰策略而已。現在看來,當初的政壇傳聞,果然是“有所本”的。

  既然民進黨有此“選舉工具論”的傳統習慣,那麼,今次蔡英文在參選過程中所拋出的《十年政綱》及所作出的各項承諾,是否也是“用完即棄”的“選戰工具”?這將為馬團隊提供了批判“武器”,也將令選民們懷疑蔡英文的誠信,有可能會對她的選情造成一定的衝擊。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張真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